千岛湖位于杭州的淳安县,景区内碧水呈奇,千岛百姿。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绝佳,是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除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之外,千岛湖的许多美食也是让人流连忘返,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千岛湖有哪些美食不容错过。
粒粒裹是淳安的另一道小吃、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淳安地区习俗是在谷雨这天要吃粒粒裹,老一辈说法立夏吃粒粒粿不生疮。也是用大米粉加水将米粉煮熟,揉光滑粉团,后摘成一个个小髻子,最后搓圆即可,比做清明粿要方便。炒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菜、一般会加豆腐条、青菜、肉丝。

米羹、糊糊状的一种小吃,个人认为最能代表淳安地区的特色小吃。以前大概粮食少、做这个只需要一点米,加点菜就能吃好几天,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捂脸]
在淳安地区以汾口、姜家一代最为特色,主要原料由大米,辣椒,茴香,桔皮,大蒜,缸豆干、菜干、豆腐、芋头等组成,有些人家还会放肉丝或大肠,味道更加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关于米羹的来由很多,不过有两种说法普通受到认同,其中有一个版本和朱熹有关。
据说八百多年前,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十里乡邻都赶来听,书院院长詹仪之见到来了这么多人,不管饭面子上过不去,管招待家里又拿不出这么多饭菜。正苦恼之时,一旁的朱熹给他出了个好主意——煮米羹,并传授做米羹的好办法。果然,大家吃得又饱又香而且个个精神饱满头脑灵活记性好(辣椒、大蒜又香又辣),从此米羹在遂安迅速流传开来。(建新安江水库之前,这里有淳安和遂安两个县城,水库建成后两县合并、统称为淳安县,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
另有一个流传更广的版本据说是1000多年前,狮城干旱成灾,四处闹饥荒,百姓无米下锅,苦不堪言。后来一位秀才想出一个办法,将每家每户米缸底剩下的米统一收集起来,混着水用石磨磨成米浆,有的百姓家中还有点干菜,于是加上干菜,加水一锅煮熟,做了个“大杂烩”。等煮熟了,打开锅子,顿时阵阵香味扑鼻。秀才用勺子舀了一瓢,尝了一口,不禁啧啧称赞:“好味道!”大家于是都争着你一勺,我一瓢地吃起这个“大杂烩”。
直到现在这一带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风俗,无论谁家做了米羹都会挨家挨户邀请过去,让他们自带碗筷来品尝一番。过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家家户户做上米羹,并以米羹待客。
另外家里老人过世时也会煮米羹,尤其是高寿老者的米羹、乡邻都会来吃、希望能像他一样高寿。
做米羹分浸泡、磨、煮三个步骤。将大米、茴香、大蒜、辣椒一起浸泡,同时煮熟米羹配料如缸豆干、菜干、豆腐、小芋头、肉丁、大肠等(肉丁、豆腐不用煮)泡了半天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浆,现在很多都是用机器来磨了,但是机械化的总是比石磨的差那么点味道。
最后煮、先油烧热炒菜(配菜一同下锅)、菜里加水烧开,再慢慢划入米浆,边倒边搅拌,加入各种菜(野菜、大肠等)一起煮,快熟时加调料。
对于淳安人来说,这碗米羹不仅能裹腹、更是一份乡愁,是小时候外婆、奶奶或妈妈的味道。
最后说说毛豆腐、它和臭豆腐不同,在豆腐制作完成后让它自然发酵长毛。一般温度湿度高的夏季需要两天,冬季则需五天左右,空气中的毛霉菌便会在豆腐表面自然发霉。菌丝初为白色,稍久则会呈现黑色——这是因为菌丝中的孢子成熟了。对毛豆腐来说,白毛者最佳,黑毛者次之。
成品后可加辣椒炒可在炭火上烤。印象最深的还是炭火上烤、香的没法形容。
不论炭烤还是辣椒炒,只要简单的佐料配合简单的烹制,成品却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臭味变成了浓郁丰厚的香味,骇人的白毛,成就了毛豆腐特有的酥软口感。
这样的美食是来自于山清水秀的这方土地的馈赠,毛豆腐的保存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它不会走出这片山林,天下皆知。只有你来到了此间,方能真正接纳与品味。
我是重庆人,说起重庆火锅无人不晓了吧,那个地道才叫巴实
千岛湖有机鱼早已风靡全国,是第一个经过国家淡水鱼有机认证、纯天然野生放养、五年以上才能捕捞的淡水鱼。鱼头馆遍布千岛湖的大街小巷,吃真正的鱼头就得来千岛湖似乎成了一种饮食文化。
千岛玉鳖实际上是一种蕨菜,生长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污染的绿色野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
这是一种来自山林之间的绿色食品。它是用一种叫做观音叶的野生落叶灌木制成,有着浓厚的青草香味。采来的观音叶用湖水洗净后充分浸泡、碾磨,直至得到绿色的汁液。汁液渐渐凝固成果冻状,如同豆腐一般晶莹滑嫩。
酱块是淳安当地的一种农家特产,用自产南瓜、番薯、辣椒、生姜、大蒜、豆瓣酱等材料煮熟搅拌过后再晒干而制成。这酱块,淳淳的咸中带甜香带辣,十分有味。
苞芦粿也叫玉米粿,分为“实粿”和“菜粿”两种,淳安的传统美食,也是当地有名的一种特色小吃。
贵妃松花饼是用纯绿色高山松花粉和糯米粉精制而成的,姿容婉妙,有着馥郁的松香和糯米的甜香。
杭州特色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杭州片儿川面是浙江杭州著名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市区老店奎元馆首创,是杭州的一种著名汤面,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丝组成,面滑汤浓,肉片鲜嫩,笋菜爽口。
杭州片儿川被国家商务部评选为“中国十大名面条”,也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浙江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吴山酥油饼是浙江省杭州市特色传统名点,号称“吴山第一点”。因主要产于杭州市区吴山(俗称城隍山)而得名。早在二、三百年前即已驰名四方。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
吴山酥油饼是用上等白面粉掺和白糖、花生油煎制而成,因饼开蒙茸有如蓑衣,又称“蓑衣饼”,其色泽金黄,层酥叠起,上尖下圆,形似金山,覆以细绵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味美,入口即酥。曾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浙江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杭州猫耳朵是杭州市一道特色的风味传统小吃,也是浙江著名的面食小吃之一,因面瓣形似猫的耳朵而得名。猫耳朵选用白面粉制成众多小面瓣,再配上鸡丁、火腿丁、香菇、干贝、笋片等佐料烹制而成。这道面点猫耳玲珑别致,火腿丁如玛瑙,鸡丁像琥珀,汤鲜味美,十分可口。
据说,此小吃与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有关,因乾隆而闻名,乾隆品尝后盛赞猫耳朵,此后成为杭州名点。猫耳朵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浙江榜“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虾爆鳝面是杭州市百年老店奎元馆的传统风味名面,为奎元馆的宁式名面,也是杭州一道著名的面食小吃。
虾爆鳝面选用精白面粉、出骨鳝鱼、鲜河虾仁为原料,经“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等多道工序精巧烹调而成,具有面条柔滑、虾仁洁白、鳝鱼香脆的特点,成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特色名面,许多国内外的游客来到杭州,都要慕名到奎元馆品尝此面。
南宋定胜糕是浙江杭州传统的特色名点,始于宋代,传说是南宋时百姓为韩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制作的,糕上有“定胜”两字,故被称为“定胜糕”,千百年来成为杭城人们最喜爱的糕点类小吃。
南宋定胜糕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具有松软清甜、香糯可口的特点。南宋定胜糕也是杭州有名的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在吴山广场的河坊街就可以品尝到。
葱包桧儿是浙江杭州风味的特色传统小吃,是用春饼包卷油条、葱、甜面酱烤制而成。桧儿即油条,浙江的方言,全称为油炸桧儿,制作方法就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饼内,在铁锅上压烤或油炸至春饼脆黄,配上甜面酱和辣酱。
知味小笼是浙江杭州地区知味观的传统名吃,是选用发酵精白面粉作皮,用鲜肉,或鲜肉拌虾仁,或鸡肉拌火腿末作馅,在馅料中加入特制肉皮冻,包好后放入特制小蒸笼用急火蒸制而成,成为杭州的特色小吃之一。
塘栖刺毛肉圆历来是塘栖人正月里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名吃,其肉质柔软,鲜美可口,糯米色润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当点心,糯而不腻。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来塘栖时,厨师无意之中创制出粢毛肉圆,乾隆吃后,对此名点叫好不绝。
麻球王是杭州地区传统小吃,形如气球,色泽光亮,皮薄透光,光看外形都让人爱不释手,也是杭州饭店里必点的传统点心之一。
麻球王的吃法可有讲究,要先弄破一块表皮,让里面的热气先透一些出来,不然一不小心就会烫着嘴唇。表皮薄薄的一层是极脆的,接下来就尝到糯米的润软,并不时飘出匀匀的、淡淡的、香甜的味道。
安上粉皮是杭州淳安当地特色小吃之一,以五谷杂粮为原料,以纯蔬菜汁添色,纯手工制作,古法工艺,由渗、洗、碾、沉、烫、凉、切、晒等工艺组成,成品晶莹剔透,Q弹润滑,皮薄如纸。安上粉皮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现烫着吃,鲜美爽口;还可干炒或烧汤吃,别有一番风味。
安上粉皮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还荣获“杭州十大农家特色小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