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的九宫格火锅由来很简单,就是原来的火锅是一口大锅,但是因为吃的人太多,不认识的人就一起拼桌,就将这口锅有不同的格子隔开,这样就能很好的区分出每个人的食物。
由于吃火锅的人往往是互不相识的,一起吃容易你吃了我的,我吃了你的,如果一人一锅又很浪费炭火,于是聪明的店家用铜片把锅子分开发明了“四宫格”“九宫格”,锅子底部相通但食物不会乱跑。

除此之外,“九宫格”还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锅子区域分开,不同区域的温度不同,中间温度高的格子可以烫容易熟的菜,需要长时间煮的可以早早下锅,放到四周温度低一点格子,如脑花、血旺、香菜丸子等,烫菜吃完了这些刚好可以吃,无缝衔接。
火锅,发明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川渝火锅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四川,由于贵州地区水草丰美盛产牛羊,大量的牛羊通过川黔水路运到四川。
牛羊在码头上岸,现场宰杀,优质的牛羊肉送往省城而大量的内脏器官被抛弃在江河里,码头上的劳苦大众没钱吃饭便将其洗净切碎,支一口锅,加上辣椒花椒,滚烫麻辣,足以安慰辘辘饥肠。
由于操作简单,口味劲爆,发展到后来,这种麻辣汤煮下水的锅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不仅在江河两岸,城市街道弄堂里也有了专门为贩夫走卒们吃火锅的店铺。
因为这是重庆的特色之一,而且重庆爱吃辣,九宫格会有九种辣的程度,可以满足重庆人的味蕾。
九宫格火锅是为了能够把肉类和蔬菜类隔开,同时也为了能够把食物固定在一个地方,人们就创新的制造了九宫格这样一个特殊的东西。
九宫格不仅可以把锅内的每个空间都物尽其用,也可以把食材真正的味道激发出来。关于九宫格也有很多种说法,还有一种是,为了在一起聚餐的时候,不让别人把自己的食物捞走,所以每个人就把食物放在自己面前的格子里,然后共用中间的大格子。
九宫格的发明无疑是为吃货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享受方式,因为分开烹饪可以把食材的鲜嫩发挥到更大。中间格的火力比较旺,不适合久煮,适合放一些鸭肠、毛肚之类只需烫一下就可以食用的食物。然后就是周围的格子,虽然火力没有中间格子旺盛,但是用来煮一些肉片火候刚刚好,可以很好地将食物烹饪熟。
还有就是九宫格里剩下的四个不是正方形的格子了,这里的火力是整锅中比较弱的,所以煮食物花费的时间也会长一些,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煮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的食物,比如鸭血、鱿鱼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