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艾蒿,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1、化痰止咳: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
2、平喘: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呈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
3、:富含维生素,保护肝细胞和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4、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5、消炎止痛:舒缓疼痛,减少疼痛感。
6、调经:缓解,或是腰痛。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且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可当主食。
阴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阴虚血热者慎用艾叶。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长期使用艾草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长期使用艾草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1.正品艾草比较高大,杆粗,叶厚;
2.野艾矮小,且有座地现象,只有扎堆的才会有稍高的几根;
3.正品艾草叶不但厚,而且页面背部白绒稍厚,有绒毛;
4.野艾不但叶薄,页背面基本没有白绒,只有一层薄薄的青绒;
5.整体来说正品艾草看上去比野艾白;
6.野艾草则青色为主;
7.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正品艾草晚上所有叶子会闭合,所以纯阳,有点像花生叶,或者含羞草;
8.野艾则没有这一特点。
哪些人适合吃艾蒿1、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患者
2、怀,孕妇,更年期妇女,
3、健康体质平和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人
评价: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富含维生素C,富含钾
都算是寒凉凝固属的
【材料】 艾蒿适量,玉米淀粉适量,面粉适量,黑芝麻适量,大蒜适量,辣椒粉适量,盐适量,生抽适量,芝麻油适量,白糖适量,醋适量
【做法】艾蒿提前洗干净,淋去水份往艾蒿里加一大勺油,适量盐,拌均匀。(这样做可以很好的保持菜色,成菜口感也比较好。)准备面粉淀粉,各半。把面粉倒入拌好的菜中,如果第一次做把握不好粉的量,试着添加。用手将粉和菜抓均匀。放入笼格中,大火烧开,蒸六分钟。关火即可出锅,将蒸好的菜划散散去水汽。(这一步比较关健,散汽后蒸菜比较松散口感也比较好。)用石臼把蒜捣成泥,捣蒜时加一点盐,比较容易捣成泥。捣好后加生抽糖和一点醋拌均匀。小炒锅倒油烧热,倒入辣椒粉炒香,加入黑芝麻,离火后稍等几分钟,再次加入辣椒粉,加一点儿盐,拌均匀,稍后红红香香的辣椒油就出来了。将辣椒油一勺加放蒜泥中,拌均匀即可。 将蒸菜盛入碗中,浇上辣椒蒜泥汁,开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