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条约》签订过程是什么

2023-09-17 22:19:38 浏览

《天津公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役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当局在天津别离签署的不服等公约。那么网友们知道《天津公约》签署历程是什么吗?下面一路来看看吧。

天津条约签订过程是

1、天津公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役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当局在天津别离签署的不服等公约。

2、八年四月初八(5月20日),英法联军攻下大沽炮台,溯白河而上,进逼天津。直隶总督谭廷襄吓得六神无主,主张彻底降服佩服。十二日,他向咸丰帝奏称:“统观事势,细察夷情”,“不能战,不易守,而不得不抚。”十四日,英法联军驶抵天津城下,英、法公使通知清当局另气魄品大臣二员速来津共议,不然先取天津,再攻北京,两日以内,听候覆信。十六日,清当局急遽派大学士桂良(1785—1862)、吏部尚书花沙纳(1806—1859)为全权大臣,驰往天津向英、法求和。十八日,额尔金、葛罗乘炮艇抵天津,普提雅廷和列卫廉乘俄船“亚美利加”号同至。立即照会清当局,钦差大臣必需有“全权自制行事”衔名,不然仍需进京。二十日,清当局命桂良、花沙纳自制行事,从权管理。二十三日,前此两天赶到天津的桂良、花沙纳就和额尔金在城南海光寺首次访问。

3、今后在会谈历程中,额尔金和葛罗别离委派随员威妥玛(1818—1895)、李泰国(1832—1898)和马吉士管理现实交涉,以李泰国为主。他是上海海关的英籍人员,同中国官员曾有频仍打仗,此次充当英法联军的中文翻译与谋士。在会谈历程中,他以战胜国讲话人自居,恃强要挟,立场霸道,对桂良、花沙纳耍尽了威吓地痞手段。在会谈中最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头痛的是外国公使驻京、增开通商港口、外国人得入内地游历传教等条款。由于这些将会影响到清朝封建君主独裁统治。以是,咸丰帝一再讨价还价,不愿让步。有时甚至想到在不得已的环境下,“势须与之用武”。桂良、花沙纳对咸丰帝的心事虽然十分相识,但他们畏敌如虎,向咸丰帝奏称:“战之不行”,“战则必败”。因为此时清朝封建统治者最畏惧的是太平天堂起义,而不是外国侵略者。因此在对外战役中所调动的军力,不是主力,而是边远的部队。既然云云,那么在英、法联军的胁迫下,终极不得不屈服降服佩服。

以上就是对于《天津公约》签署历程是什么的相干内容。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