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基础的一个问题,以最通俗的话来叙述一遍。
股票市值分为总市值跟流通市值,代表的是名义上的公司价值以及二级市场的流通价值。
总市值=总股本*每股价格
流通市值=流通股本*每股价格
以茅台举个例:股本12.6亿,代表总共有12.6亿股,这个时刻股价为684.6元/股,可以得出,12.6*684.6=8625.96亿元,这就是茅台的总市值了,也就是说茅台值8625.96亿人民币。
流通12.6亿,换句话讲,茅台的总市值跟流通市值是一样的,都是八千多亿,还有很多公司是不一样的,这个你自己下来算一下就行了。有个地方是可以直接看到总市值跟流通市值的,就不用自己计算。
这个问题就这么简单。
关注一号文经,将为你带来更多原创优质内容;
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
所谓市值,就是市场所展现的价值。它是虚拟的不一定是真正的价值,因为它受情绪影响且易被人为操控。
股票市值=股票在交易市场中的价格X股本的数量。
所以,股价越高股本越大股票的市值就越大。市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虽常常偏离但不会差太远、偏离时间不会太久。
市值指一定口径下的上市公司部分或全部股票价值。
一般使用两种口径:
总市值=股价*总股本
流通市值=股价*流通股数
但对于多地上市的公司来说,需要按照不同市场的股本数和对应币种的价格分别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基准币种及参考汇率。
公司市值代表着二级市场的买卖力量达到均衡时给到公司的一种估值,且这种估值方式并不唯一,在股价相对平稳时,市值可以看做“将公司买下所需的最小资金”,即在理论上所有股东都同意当前公司的价值是公允的,并同时向购买者出售。但在实际过程中,收购方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根据二级市场估值较大比例的溢价才能拿下。
由于市值随着股价的变化随时发生变动,因此在股价波动较大时,市值的变动也会较为剧烈,对于一些大型、战略性投资者而言参考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了。尤其对a股等存在涨跌停板限制的市场,处于涨跌停封板时,公司的实际公认估价与市值的偏离程度就更大了。
由于公司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受到较多的监管限制,因此实际能够参与到市场中的可交易股票与公司总股本差别很大,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小的流通盘代表着股价容易受到大资金进出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庄股”通常是一些较小流通市值的股票,它们易于受到资金的控制,以至于公司的价格走势可以完全脱离基本盘和产业估值,当然现在这样做风险比以前要高得多。
华为如果上市,和茅台对比的不是股价,而是市值!而中国资本市场上最缺的不是茅台,工商银行这些末日黄花,而是朝阳之星,而华为,就是未来的民族产业之星。
而华为之所以不上市,一来和华为的股权结构为全员持股,股东户数超过9万人,不符合上市前股东股市不超过200人的眼前上市标准体系,第二,华为因为全员持股,其股东价值和员工薪资待遇有密切相关,这也是华为企业文化和长期竞争力的根源,上市不利于这种价值基石的战略目标,第三,华为不论是融资还是内部融资便利,中短期也没有上市融资的需求,第四,华为不愿意因为上市,在信息披露方面受到目前监管信息披露体系的约束,也不愿意因为上市后面对股东的压力而丧失企业自由和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茅台,无论从行业属性和民族未来的引领力量等角度来看,都是没落的产业(消费和奢侈消费,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定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当然,这也不影响茅台至今乃至于今后依旧是蓝筹的典范),而华为,代表的是中国产业在全球的兴起和技术的领先,是我国产业在几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有机会站在全球视野能够和国际一流企业的平等竞争乃至于竞争中遥遥领先。
更不要说华为和茅台背后依附的产业规模,茅台背后,除去粮食产业之外最大的贡献就是税收了,总体影响的产业规模不到几千亿,而华为背后,则是整个中国通信产业配套和产业的崛起。配套的产业规模,如果说华为自身近万亿的话,配套起码在10万亿级别!!!他们对国家和民族产业的影响力和深远程度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别。更不要说茅台创造的就业和华为创造的就业以及背后养活的人口总数的巨大差异了。
而从营收角度看,华为18年1000亿美金营收规模,茅台则是1000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仅仅营收规模上差距就在6倍以上。而从利润角度看,华为18年应该在100亿左右,其中,研发投入按照任正非的说法,每年在100-200亿美金的规模,因此,研发费用资本化之前的华为,应该利润有几百亿的规模,且未来的空间和增速肯定比茅台更为广阔。
因此,综合起来看,华为如果上市,在市值规模上肯定不会比茅台低,至于是否应该是茅台的几倍,还是要看具体的上市规划的股本规模等因素,至于股价,和股本大小以及利润大小和估值水平,这个现在没有任何信息和传闻上市的说法,所以讨论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