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鱼属于什么鱼种拉萨鱼属于什么鱼种类

2023-08-13 20:23:00 浏览

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这里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圣洁的雪山和清澈通透的湖水,这里是离天堂最近地方

拉萨鱼属于什么鱼种拉萨鱼属于什么鱼种类

这片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让人们为之着迷、为之沉醉,凡是去过西藏的人都会感受到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得到了灵魂的升华。

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多样的植被,这片土地上也生活着品类繁多、种类独特的野生动物。

种类

藏羚羊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高原精灵”。当然除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青藏高原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其中也生活着很多鱼类。

丰富的湖泊渔业资源

但在人们的惯常印象中,可能只有在江南水乡才能看到无数的湖泊水塘,但是各位看官你们知道吗?在青藏高原上也分布着大大小小超过1,500个湖泊,据统计,这些湖泊的面积占到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左右。

这些湖泊星罗棋布,分散在各大群山之间,当然不是所有的湖泊都值得一观,在西藏地区有三大圣湖,分别是纳木错、玛旁雍错和羊卓雍措。

“措”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其中玛旁雍错是中国最清澈的淡水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而羊卓雍错是西藏地区拥有最丰富鱼类资源的湖泊。

高原裸鲤又称瓦氏裸鲤,是属于鲤科类鱼种,鱼肉食用价值较高,主要分布于西藏的羊卓雍湖、多钦湖、哲古湖、克鲁昂成湖、莫特里湖及定日鲁曲河等湖泊、河流等。

高原裸鲤是底栖鱼类,它们以水生生物为食,并且具有很强的食物摄取能力,无论是水中的藻类还是植物,亦或者是水生昆虫、苍蝇幼虫以及其他小型鱼类都可以成为它们口中的美食。

相比其他湖泊中生活的鱼群种类来讲,羊卓雍措的鱼类品种就不算特别丰富,但幸运的是鱼群的数量不小,其中唯一具有食用价值而且数量最多的经济鱼类是高原裸鲤。

青藏高原上的大多数湖泊,基本都是咸水湖。根据我国湖泊的调查资料显示,当湖泊矿物度大于3,000mg/L,或者PH值大于9.5时,该湖泊就是碱性营养型湖泊类型,羊卓雍措就属于碱性营养湖泊。

而由于碱性湖泊的这种特性,水中营养物质较少,就会使得水生生物不仅种类少,而且数量也不会很多。

高原裸鲤也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它们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份,雌鱼每次怀卵数量约在1,086~11,400粒之间,数量众多。此前也提到,羊卓雍错的湖水特性导致水生生物品种单一,几乎不会出现其他的肉食类鱼类对高原裸鲤的繁育造成威胁。

因此,在羊卓雍错的环境中,只有生命力强,繁殖能力高,而且对营养物质要求不高的鱼类能够在这个湖泊里安然生存下来。而高原裸鲤就是这样的一种鱼类。

羊卓雍措是一个堰塞湖,属于大型的淡水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由于其湖汊众多、纵横交错,从地图上看上去就像珊瑚枝一样,所以在藏语中也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虽然它的湖水面积并不是西藏最大的,但是因为处于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它的湖水来自高山融雪,湖水纯净,颜色深蓝且通透,就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正是有着这样的景色,因此在藏族传说中,把羊卓雍错誉为龙女的化身和藏区的女护法神。藏民们会时常到此膜拜,表达他们的敬畏之情。在藏民的心中,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他们不会轻易打扰龙女的宁静生活。

藏族的殡葬文化中有着水葬的习俗。当地人认为圣水能够洗涤逝去亲人的身躯,净化他们的灵魂,因此,他们会选择将亲人通过水葬的方式重新回归自然母亲的怀抱。

如果你选择从拉萨到日喀则的南线出行,在快接近羊卓雍错的地方,你会看到一块水葬台。水葬台由迎风飘扬的经幡所围绕,看上去十分的庄严肃穆。

当地人就是在这里为死去的亲人举行告别仪式,并将他们安葬在心中的圣湖。羊卓雍错中,让水中的鱼儿带走亲人的血肉,帮助死者的亡灵通往极乐世界。

因此,当地人认为羊卓雍错的鱼儿是灵魂的摆渡者,它们身上还附着先人的灵魂。如果捕捞水中的鱼儿为食,那么也就是对死去的亲人的亵渎和不敬,这样的话,湖泊中的鱼儿就免除了被食用的宿命,而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如果当地人发现有人在羊卓雍错湖边钓鱼或进行捕捞,都会立即制止。

俊巴渔村就是西藏地区一个世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村。俊巴渔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距拉萨市仅45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渔村,被称为天上渔村。

但是从绝大多数藏民的饮食习惯来看,他们还是主要以牛羊肉为食物。由于藏族人大多数是信奉藏传佛教,佛教教义不允许杀生。

因此当地人也不提倡杀生,即使杀生也会宰杀体型较大的动物用以食用,比如:自己饲养的牦牛、羊等,这是因为这些动物体型较大,杀一条可以吃较长一段时间也能够供较多的人食用。而鱼类的体型较小,如果要填饱肚子摄入需要的数量较多,因此杀鱼食用的话就会让他们感觉凭添了更多的杀生罪孽。

在发明之初,这种化学品却被认为是二战期间的三项重大发明,与当时的原子弹和青霉素齐名。因为它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困扰人们多时的问题,能够轻易杀死各种对人类或者农作物带来灾害的昆虫,而且它的成本也很低见效很快。

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杀虫剂的毒性之强,而且对于所有生物都是无差别的伤害,对人体的危害也非常巨大。一时间,DDT在全世界风靡,农业生产也摆脱了虫害这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随着DDT的大量使用和时间的推移,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种杀虫剂不但毒性攻击力不但强而且持久。而出于生物富集作用的影响,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将吸收大量来自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人体体内开始富集了大量的DDT,并且出现了一些灾难性的后果。

因为这样的情况,从1970年开始,各国都逐渐地禁用了DDT。然而,由于一直没有生产出更为性价比更高,更为有效的杀虫剂,为了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受到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不得不在2002年又重新启用了DDT。

我们的邻国,印度、尼泊尔等会广泛地使用DDT灭杀蚊子和其他害虫。并且通过空气的流动将DDT传播到青藏高原峡谷,然后再传输到青藏高原。

之前提到了DDT污染物有生物富集作用,虽然在水里它的含量可能非常低,但是它可以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作用,最后将污染物富集在生物链中较高等级的鱼体内。

高原裸鲤生活在水温较低的羊卓雍错中,生长周期就会变得非常缓慢,一条鱼从孵化长到大约15厘米就要花费25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它对于食物有着很高的吸收能力,因此在吸收水生浮游生物的时候,也会将DDT吸收在体内。

其实,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等地理特性,导致动植物生长较为缓慢,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自我补给和修复周期较长。

2021年1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部关于调查西藏渔业资源的纪录片,《西藏守渔人》。片中展示了虽然高原湖泊人迹罕至、鱼群看似繁多,但是由于高原生态的脆弱特性,加之数十年来气候改变、水质恶化、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很多本土的鱼种其实已经处在濒危的边缘了。

因此,除了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让鱼群天然生长,目前在羊卓雍错中也建有西藏最大的人工养殖鱼场,以养殖高原裂腹鱼、高原裸鲤为主。就在去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浪卡子县农业农村局就往羊卓雍措投放了25万尾的高原裸鲤鱼苗。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对于野生鱼类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还能改变当地传统的经济模式,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无鳞鱼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老年人和肥胖的人应该尽量少吃。

中医历来认为此类食物为发物,容易引起旧病复发。从临床上观察,确实也可见到病人食用上述食物后病情加重或复发的。

无鳞鱼就是指天生没有鱼鳞的鱼。常见的无鳞鱼有鲶鱼,鳝鱼,泥鳅和鳗鱼等。

一般来说,无鳞鱼大部分生活在超过500米以上的深海里,主要为鳗鲡目的鱼种。海洋中的无鳞鱼包括海鳗和海鳝等;淡水中,黄鳝、鲶鱼、河鳝等属于无鳞鱼。很多人以为海鱼中的昌鱼和带鱼是无鳞鱼,实际上它们都是有鳞鱼,只是鱼鳞细小,不易被发现而已。

西藏其他地区并非不吃鱼,在拉萨就有一种鱼叫拉萨鱼。高原鱼一年才长一两,拉萨鱼一条大约几两重,却要长几年。它全身雪白,无鳞,腥味很重,肉却极滑嫩、鲜美.

拉萨鱼有两种,一种是吃人的,主要是吃水葬的人;还有一种是吃草的,据说这种鱼味道很鲜美。在后来我们吃到拉萨鱼的时候,就有人问吃的是吃人的拉萨鱼,还是吃草的拉萨鱼。

庸园的定位为私房菜馆,尤以菜品精致上档次之特色吸引了众多的食客。一些独到的菜肴可见其功底,一些别家也有的菜肴在讲求味型之余对营养有了更深层次的搭配和组合。豆腐炖拉萨鱼,听起来很普通的一道菜,做法很简单,就是鱼和豆腐一起烧制,但是选材绝对不普通。鱼选用的是拉萨鱼,而豆腐则是由店家自己做的卤水豆腐,蛋白质更丰富,口感好,食用更健康。这道菜真正是鱼味浸入豆腐内,而鱼肉又吸进了豆腐的精华。

这道菜先要用油将鱼煎至金黄色,以祛除腥味,再放姜汁酒,加鱼汤(用鱼骨熬制的鱼汤只是加了老姜、胡椒)慢炖,在成菜前10-15分钟放入豆腐,最后撒上香菜即成。这是一道融汤和菜为一体的鱼肴,先喝一口鲜美的鱼汤,润润口,让口舌的味觉更敏锐,2-3分钟后再细品鱼肉或是豆腐。因为拉萨鱼是西藏的特产鱼类,众多的江河湖海的源头都来自雪山融化之水,由于源自雪山的与众不同,比普通鱼的肉质更嫩,味道更鲜,口感更爽,营养更高。豆腐中虽然含钙多,但单独吃并不利于人体吸收,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而鱼和豆腐一起吃,对于人体吸收豆腐中的钙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主料:鲥鱼1条(重约1500克)。

配料:熟火腿片50克,猪网油200克,熟春笋片100克,水发香菇片50克。

调料:绍酒10克,精盐6克,葱2根,姜片10克,虾籽3克,姜米25克,香醋40克,鲜汤100克。

切配:将鲥鱼去鳃不去鳞,沿胸尖剖腹去内脏,挤去血筋,沿脊骨剖成两片,各有半个头尾。取用一片刮去腹内黑膜洗净,用洁布吸去水。将猪网油洗净,晾干水分。

烹调:用手将鱼尾提起,放入沸水中烫去腥味后,鱼皮朝上放入盘中,将火腿片、香菇片、笋片相间铺放在鱼身上,再加精盐、虾籽、绍酒、鲜汤,盖上网油,上放葱、姜,上笼用旺火蒸约20分钟至熟取出,拣去姜、葱、网油即成。上桌时,另带姜米、醋碟蘸食。

操作关键:鲥鱼加工不去鳞,分片要细心,两片头尾完整不能脱落。蒸鱼要掌握火候,旺火足汽,刚一熟即取出上桌,保持鱼肉细腻鲜嫩。要现做现食。

此菜系传统名菜,鱼肉纯白如银,肉质肥美细腻,口味异常鲜美。鲥鱼宜蒸烧食用,以保持其原汁原味。

“清蒸鲥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鲥鱼3000克,猪板油25克,冬笋25克,水发冬菇25克,火腿1.5克,盐1.5克,白糖1克,料酒25克,葱姜少许。

1.把鲥鱼剖腹,挖去内脏,斩去头尾,洗净,取中段肉半爿(约1000克)。猪板油切丁,用糖1克拌匀后,铺在盆底。

2.冬笋、冬菇、火腿切成2寸长、二分厚的薄爿,然后按一块笋、一块冬菇、一块火腿的次序,铺在猪板油上,排列整齐。

3.将鲥鱼(鳞面朝下)放在火腿、冬笋、冬菇片的上面。鱼上加盐、糖、酒、葱姜,上笼蒸约15分钟取出。除去葱姜,滗去汤汁,将鲥鱼翻身,覆在另一只盆中,再把汤汁重新浇在鱼鳞上即可上桌了。

学名裂腹鱼。约11属近100种,中国有10属62种。体延长,略侧扁或近似圆筒形;身被细鳞或裸露,但在肛门和臀鳍的两侧各有1列特化的大型臀鳞,在两列臀鳞之间的腹中线上形成1条裂缝,因而名为裂腹鱼。仅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由于高原地区冬季冰冻时间长,即使夏季,水温也很低,因此裂腹鱼类多蛰居杂食,以至体鳞逐步退化,下咽齿行数趋于减少,口须也因丧失作用而消失。身体裸露的种类分布于高原中心的湖泊和江河缓流之中;另一些具须和细鳞、下咽齿3行的种类则生活于高原周围的江河急流中。在这种严峻环境中生活的裂腹鱼生长缓慢,性成熟较迟,繁殖力低。个体较大的种类,需经6~9年体重才能达到0.5千克,一般要3~4龄才能性成熟。裂腹鱼虽然生长慢,繁殖力低,但由于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简单,敌害少和种间竞争不激烈,所以目前多种群还较繁盛。裂腹鱼类的卵均有毒,必须在100℃高温5分钟后,毒蛋白方能破坏。食用时应注意。

西藏鳕鱼是高寒淡水鱼类较常见品种之一,纯野生。其肉质尤其鲜美,适合煲汤29.50元/斤

棒棒鱼又称墨鱼、东坡鱼。22一斤

拉萨鱼因地名叫,并且还有个名字叫后皮鱼30元每斤

湖子鱼没有听说过,不好意思。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