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国家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为70年,根据我们国家法律规定,商业性质的房产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居住性质的房产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这两者并不冲突。从国家出让土地与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土地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购房者可以购买住宅商品房土地使用权,而开发商出售建筑面积为70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房屋时,就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但是普通住宅房屋和工业房屋却不一样,一般商业性质的房屋属于商业用地,而工业性质就属于工业用地。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必须缴纳土地出让金,比如上海市就要求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应缴纳的土地款中必须含有“工业用地”两个字,这意味着这类土地必须是国家出让,没有任何商业性质成分出现。那么就会存在一个疑问:我们只知道出让或者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再购买住宅房产都是土地使用年限规定是70年?
1、出让土地使用权期限为40年或50年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分为40年或者50年,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合同到期的前提是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及相应地期限的税费。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的。国家出让行为本身并不是法律行为,因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效力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如果在房子没有进行抵押、没有经过合法程序取得该宗土地的情况下进行买卖,并不能获得法律上的保护;如果房屋已经进行了抵押、尚未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但是开发商又将房子卖给了购房者,此时房子所处的位置就已经受到了影响,所卖房子也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和相关税费证明,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权益只能由国家来维护。所以建议大家在购买房屋之前还需要了解清楚房屋所在位置和所在房产所处地段。
2、国家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年限
国家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为70年,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年限一般是70年,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购买时间早于土地使用年限70年的房屋,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购买这类房屋就会增加房屋价值以及土地使用成本。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期限,从70年不等,所以业主也可以要求延长土地使用寿命。因为政府出让土地的时间不同所导致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不同的话,开发商通常都是按照合同约定获取相应的土地资源后才开始建设、开发土地以及提供相关配套设施以取得房产所有权。当然具体到每个地方不同,这个还是要具体分析来看了。就像前文提到的情况一样,国家出让给开发商的土地都不是个人或者集体通过出让方式取得这类土地权实现利益获得之后就可以自行建设并出售这类房产了;但是住宅是可以通过国家出让方式取得这类土地权实现利益获取之后再出售才是合法而有效的实现利益获取方式。
3、先取得房屋房产土地使用权后再购买住宅房产的土地使用年限可达70年
我们知道,一般住宅用地是70年,商用用地为50年。其中“使用年限”包括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而“出让年限”通常是指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即从批准给开发商用地之日起算。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房屋使用年限:“房屋租赁。房屋承租人取得相应的使用权后即可出租。租赁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最高也不得超过40年”。其中,“土地使用权寿命以房地产的土地使用者为限,在满70年的前提下;超过年限不续期的,按照已使用年限再支付费用”。也就是说先取得开发商的房屋房子使用权后再购买住宅房产土地使用权可以达到70年的年限,不过如果该物业使用面积不超过70平米并且是全装修、楼层结构设计合理、设施齐全有物业管理的话,则其所交钱缴纳费用为80元/平米·米、总房款最低2000元/平米·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