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800米,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太原,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截至2019年,太原市辖6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3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市(古交市)。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县市区:
1、小店区是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区,位于东经112°24′-112°43′,北纬37°36′-37°49′,太原市的东南部,晋中盆地的北端,东与晋中市榆次区接壤,南与清徐县毗邻,西与晋源区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内环街与迎泽区相连。
2、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忻州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扼晋要冲,太原门户。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低平。东临盂县,西连静乐县,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东北与定襄县交界,东南入寿阳县毗连。
3、古交市是山西省太原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东与太原市万柏林区接壤,西与娄烦县相连,南与交城县、清徐县为界,北同阳曲县、静乐县毗邻。
中心太原是山西省,太原市地势起伏较大,高差悬殊,位于境西北娄烦县的赫赫岩山,海拔2708米,为全市最高峰;最低处位于境内南部清徐县西青堆的汾河漫滩,海拔760米,高差1948米。
太原市境东、西、北三面群山合抱,中南部为汾河河谷平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呈簸箕形。东部山地包括系舟山及其向西南延伸的余脉太原东山。
西部山地为吕梁山东翼,统称西山,包括云中山南端、太原西山和关帝山东段。北部山地是太行山、吕梁山延伸的交接地带,为太原、忻州的界山。中南部河谷平原属于晋中盆地北端,由冲积平原和冲洪积倾斜平原组成,海拔高度800米左右,太原市城区就坐落其间。
太原市境内地表水依阳曲县的轿顶山、文昌山、水头岭、两岭山一线以南属黄河水系一级支流汾河流域。
汾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市,其间有大小几十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6331平方公里,占全市流域总面积的90.6%;依阳曲县轿顶山、文昌山、水头岭、两岭山一线以北温川河、乌河和岔上乡北部及高村乡西北部区域属海河水系滹沱河流域。流域面积657平方公里,占全市流域总面积的9.4%。
太原市境内地下水主体可分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4个基本类型。其中山区以岩溶水和裂隙水分布为主,盆地区则以孔隙水为主。
太原,简称“并(bīng)”,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山西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截至2021年,全市辖6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1年太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1.61亿元。
太原(Tàiyuán)是山西省的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