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

这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在广州,还深藏着许多古朴静美的村落,推荐10处,你去过几个呢?
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它的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
阡陌交错间,随便跨过的一口古井都有几百年的沉淀,走进小洲村,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
很多人说广州小洲村的文艺气息很浓厚,是闺蜜旅游,情侣约会的最佳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广州的特色,在这里你可以淘到自己喜欢的特色工艺品,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小吃。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员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当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纷至沓来,各国各地区的知名艺术家、众多中青年艺术家聚居此地,让小洲成为了艺术家的伊甸园。
聚龙古村位于广州荔湾区冲口街垅西与招村之间,村内主体建筑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全村分成3排,每排7座,每排房屋建筑规格基本相同,有独立别墅的形式,又保留了岭南古屋的风格。
每座楼房都用水磨青砖建筑,砌以麻石墙脚,门框、窗框均用花岗岩制成。进入大门是一座木屏风,大厅内到处可以看到精致的木刻。后厅正中是供奉祖先的神楼,雕刻最为精致,上方及两旁为通透木雕,下为浮雕图案。二楼凹形三面装饰彩色满州窗,中间嵌以历史名人诗词佳句,别具风雅。
聚龙村,默默的隐藏在繁华的城市之中。聚龙村,是广州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虽然名字听起来大气磅礴,但是她却留给人几丝乡愁--愁为何没能再多去几个古老的地方,在这都市里寻觅那一抹的自我安静呢。
在巍巍的云台山脚下,有一座古朴而又宁静的乡村,绿树环绕,青砖白墙,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古韵十足。走在村巷中,仿佛进入了一幅水墨画,村子保持着数百年来的古朴气息在空中飘荡。它远离了喧嚣,远离了聒噪,是广州从化的世外桃源。它就是从化宣星村。
过去分散居住的村民陆续迁到了主村,用山石垒起的院墙和瓦房看起来仿佛让我们感觉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沧桑感,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原生态特色,村民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闲散、平淡又流露着一种纯朴。
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孩子都在镇上住宿上学,只是在周末的时候才返回到村子里,他们的嬉笑声、吵闹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欢乐充满着这个在静谧与幽静的山村,让人体验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名头不小但去的人不多。
这村子基本就是黄氏一族聚居地,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子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完好的主要是祠堂、书室、书院和门楼。“塱头桥”指的就是这的青云桥。
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村建筑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其中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为最。单体建筑以巷道相隔,现存古巷20多条。
黄埔村位于海珠区东部,与黄埔区长洲隔江相望,总面积60公顷。
黄埔村因港口经济兴盛一时,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砖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也随处可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录入文物线索46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建筑27处,包括古祠堂12座,家塾3处、庙宇2处、园林建筑1处、古民居8处、黄埔古港遗址1处、冯氏祖墓1处。
沙北村是沙湾古镇的核心区域。走入村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岭南音乐发源地,何氏三杰故里,留耕堂、文峰塔等大型明、清古建筑,这些都是沙北村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莲塘村位于萝岗区西北面,白玉兰花种植更是历史悠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香料制造厂家依靠白玉兰花提炼香料,九龙镇莲塘村白玉兰盛极一时。
莲塘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人文古迹陈氏祠堂、鸿佑家塾、季昌书室;现代建筑白玉兰森林公园、生态园林公园、荷花塘……这充满历史尘埃的古村落尽管离市区远,村经济条件较差,但莲塘村村主任陈少洪说,由于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内保留开发,村里可以打一张“未来牌”。
太平镇钟楼古村建于清醎丰八年(1858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是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旅游和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的首选村落,是我市首个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行政村。钟楼古村的开村祖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后裔。
村中有一片逾百年历史却基本保存完整的旧屋,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有99道门的祠堂,这是目前从化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祠堂——欧阳仁山公祠。这座祠堂的99个门取意为“九九归一”。
新围自然村,依山傍水,紧临增江第一湾,临江风光好且滨江线长,村中还拥有务本堂、香火祠堂、仙姑祠、旧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广府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群。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务本堂,又称聚堂家塾,是新围村的古建筑之一,其木雕、壁画精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从化有什么旅游景点?下面是从化旅游景点推荐,让我们来看看从化都有哪些风景名胜吧。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从化市东北部,距广州市86公里,这里有华南地区仅存的原始次生林1。6万亩,被称为北回归线的一片绿洲。
石门公园碧水环抱,绿岛如荫,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森林公园。海拔1210米高的天堂顶为广州地区高山之最。公园内峰山叠翠、峡谷千姿、绿水青山相映生辉。公园设5个风景区:田园风光区,石门风景区,石灶风景区,天堂顶风景区,峡谷探险区。园内四季景色迷人,鸟语花香,有"世外桃源"之美称。
钟楼古村位于广州从化神岗镇,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每条巷的两侧是民居,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民居的布局则为三间两廊,民居的一门、一墙、一趟栊,都凝聚着当年人为“防卫”费煞的苦心和智慧。民宅的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
碧水湾温泉度假村位于广州从化流溪河畔,四周层峦叠嶂,树木葱郁,碧水环绕。是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集餐饮、住宿、娱乐及大型露天温泉为一体的温泉主题度假村。
碧水湾温泉度假村拥有8类客房200余间,多功能会展中心有8个不同规格的会议室和休息室,可同时容纳近500人,荔香园、丽景阁、小吃广场等不同风味的餐厅可以提供周到的饮食服务,商务中心、购物中心和美容美发中心可满足各类宾客的不同需求。度假村还拥有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桌球室、矿泉水游泳池等运动设施,夜总会内设有演艺厅、迪斯科舞厅、主题酒吧和卡拉OK包房。大型露天温泉占地38亩,拥有33个大小不一的温泉游泳池、戏水池和药浴池,国医馆、沐足廊、按摩廊设施齐全,全部贯穿祖国医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温泉区食街还给您提供各类保健食谱。
北回归线广州标志塔
北回归线广州标志塔位于从化市太平场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北纬23°36’28”44,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塔身呈火箭形,高23.5米,占地1024平方米。主体部分由230多种共7310块花岗岩石砌成。塔顶有一钢球,其圆孔的垂线与塔底正中的经纬线交点相互垂直,北回归线正从这个圆孔经过。每年夏至中午12时26分,太阳直射光线经过这个圆孔的一刹那间,人站在圆孔对着的经纬线交点时,可以不见影子。
崴格诗温泉庄园位于广州市从化新温泉区良口镇磻溪村养生谷境内,它是由广州动感温泉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首期项目,是集住宿、温泉、餐饮、娱乐为一体,欧陆式苏格兰风格为主的休闲度假庄园。崴格诗温泉区设有37个露天温泉泡池,充满浓郁的欧陆风情,环境清新、格调优雅,有过百种功能的水疗设备和数十种特色温泉,温泉水中含有稀有珍贵的氡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属国内仅有的小苏打温泉,浸泡之后皮肤出奇的清爽、润滑。
宝趣玫瑰世界位于从化城郊街西和村,占地一千多亩,是国内首个以玫瑰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也是一个集生产、销售、展示、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玫瑰主题公园。公园内精心设置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景点,像这堵“久久玫瑰墙”,种上了9999朵花色鲜艳夺目的“状元红”玫瑰花,红红火火,热情欢迎大家的到来。走上这条“九曲十八弯”的“鹊桥”,我们可以看到形状跟“V”手势一样的“胜利神木”,还有这块“灵龟石”,真的挺像一只匍匐在水中的龟,惟妙惟肖。
从化大金峰生态景区,从2005年开始动工,将它打造成一个世界最大的农民生态景区,占地面积2万多亩。里面有大森林、大果园、大花海、大菜田。山中有花花中花,山中有果果赏果。奇花异草、鸟语花香、桃花盛开、梅花吐艳、樱花灿烂、桂花飘香、茶花遍野、玉堂满山,如入人间仙境,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四面环山是一座天谷、一座大氧吧、天然大空调、负离子最多,神仙向往的好地方。住是茅屋,吃是山上的野鸡、野鸭、野鹅、野菜、美味可口。到大金峰游园的游客应时节可以免费品尝由景区自种的无公害水果;还可以在景区餐厅品尝自种自养的绿色无公害农家美食。
钟楼古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西北部,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距镇政府约13千米。该村清代属广州府从化县水西堡井岗。民国时属粤海道从化县南区(后称广东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从化县二区和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广东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从化县南区司南乡。1955年3月,属韶关专员公署从化县太平区公所连楼乡。1958年10月1日,属太平公社钟楼大队。1987年1月,属从化县神岗镇钟楼村。2004年,属从化市太平镇钟楼村。2014年1月至今,属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钟楼行政村。
钟楼村村民姓氏为欧阳氏。据记载,在宋代,欧阳姓从江西泰和迁移至广东枫园,到清朝时,部分族人又迁到城内东华里,欧阳仁山的两个儿子欧阳枢和欧阳载又从东华里迁到现址。
建造钟楼村,是从欧阳仁山开始筹划的,建村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资金是怎么来的呢?这个答案有许多版本,至今仍无定论。仁山公的前辈从凤院村迁到东华里居住,主要是为了方便做生意。他们曾开过杂货铺,开过当铺,生意还是过得去的,收入不算多,还有点拮据,远远达不到建造新村的费用。欧阳枢曾在《钟楼记》中说过:“惟我纪君太高祖一房,论粮仅堪糊口,计丁只得廿余。由是观之,安得迁者非,而不迁者是哉?仆方弱冠,叹前代之流离,见今时之孤弱,不禁忧从中来也。……而知东华之不可久居,迁乔之志切,择地之心专焉"。
欧阳枢说迁乔之志切,择地之心专焉,主要还是受他父亲影响。“此议曾于伯前父前言之,亦谓不谬"。可见,父子是有商量的。他们父子三人感情很好,兄弟同心,有事共同商量,分工合作,办起事来自然水到渠成。
少钱生意越做越大,钱财越来越多,家族里的矛盾也产生了。许多富裕家庭出现的弊端也出现在欧阳家中。有些女眷花钱大手大脚,反正钱是用了有,不用白不用。有些后辈不思进取,读书和做生意也怕辛苦,好吃懒做的人越来越多。更有甚者,有人学会吃喝嫖赌,小市镇的诸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家族的发展。仁山公见此,越想越觉得不舒服,都是有钱惹的祸。住在县城做生意方便,花钱也方便,坐吃肯定山空,最终还是会破产,对家族的发展不利。于是,他痛定思痛,产生了搬迁的念头,与两儿商量后,三人一拍即合,意见统一。后面的故事也就接着发生了。
他把生意交给两位儿子,自己去了县城外面寻觅风水宝地,准备用来建造新居。很快,他就寻到金钟围附近,见大山似金钟稳固,罩着一方宝地,前面一条小河,似玉带从前面流过。一望田野,正好耕作。耕读传家的传统思想,在他的心中引起共鸣,促使他下定决心搬离县城。
他打听到这方土地的权属是木棉人。有什么办法让木棉人转让这片土地呢!他有“七星伴月",用钱买不是问题。木棉是大村,有许多有权有势的大户,他们也不缺钱,祖田一般是不会卖的。他权衡再三,决定打亲情牌,把他最聪明最漂亮的小女儿桂香嫁给木棉村地主的儿子,自此与该地主结成儿女亲家。平时借着儿女亲家的名义不断送礼物给对方,给对方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现在,钟楼村巷门上,刻上字的就是靠近祠堂边大巷上的“桂香"二字,其他巷门都没有刻上,据说是欧阳枢是为了纪念小妹,为建村作出贡献而有意为之。
接着,仁山公又借着亲家的关系,在金钟山脚下搭起茅棚,养了许多鸡鹅鸭乸。他养的家禽常常把亲家和附近村民的水稻都吃光了,大家对他很有意见。他马上表示对不起,加倍地赔偿损失给大家,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赔偿之后,他还常找这些村民聊天,说这样赔偿也不是办法,鸡鸭无人性,还会不断践踏作物,找东西吃。这些田再种下去也难有收获,不如都把这些田卖给他,他可以出高很多的价钱。就这样一户一户地软磨硬泡,不知不觉,就把金钟山脚下的田地全都买下来了。
接着,他不养鸡鸭了。在这些田地上,他雇佣了大量的制砖制瓦的工人,在他规划好的地方取泥制坯烧砖瓦。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挖泥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巨大的鱼塘,烧出的砖瓦堆积如山,一堆一堆地放在鱼塘围起的空地上。当有工人问他:“老板,你叫我们烧这么多的砖瓦,又不用来卖,又不用来建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仁山公笑着说:“你有粮出,有银收就得啦,问那么多干什么?"直到几年后,仁山公也老了,心血耗尽,病倒了。他看着一大堆的砖瓦,连成片的鱼塘,心目中的村庄已建成了。他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遵照他的遗嘱,“结砌父坟”,把他埋葬在金钟山半山坡。然后“朝思夕思,见铺毡甚广,可作阳基"。于是兄弟俩继承父亲遗志,雇佣大量的建筑工人,按规划建造钟楼村。工人们到达工地后,就地取砖取瓦,按照主人吩咐去做,工程进展很快。“窑筑两处,工集百人。运材于水于陆,刻刻关心;程工有重有轻,时时顾虑。精神独运,顿忘几度春秋;心力并营,罔知备尝辛苦。戊午兴建,己未告成。围墙工竣于庚午,进伙原居戊月"。《钟楼记》如是说。
钟楼村终于建起来了。看到漂亮的钟楼村,人们才想起仁山公的良苦用心。仁山公当初的规划,可说是尽善尽美,功能齐全。青砖石板巷,户户守望相助,围墙高筑,四角都设有碉楼。更兼在西北角,建了一幢五层的大碉楼,守护着整条村子。村子建成后,据说多出来的青砖不超过二十块,可见设计之精妙,计算之准确。
村子座西向东,挖出来的鱼塘刚好把村子的东面,南面和北面围了起来。当太阳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时,倒映到池塘里,形成双阳照村的景观。村后建了一长排的单间屋,分给各房各户储藏柴草和杂物用,亦兼作村后的围墙。在村子的中间建了一座精巧的门楼。在门楼外面两口鱼塘中间的路上,又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灰塑砖雕的五福临门山门,可惜后来在扩大村路时拆了。有传说因为村的门楼建在村中间,所以村子就叫中楼村了。政府给村里各家各户钉门牌时,也是写"中楼村"的。但村民更喜欢“钟楼"村。现在门楼上的“钟楼"二字,是村里的书法家,曾任神岗中学校长的欧阳汝团写的。村子里祠堂里的对联牌匾,大多都是他的墨迹。
两兄弟建好了村子,非常高兴,就想邀请家人一齐入住。可是大多数家人都持反对意见。在县城里住得好吃得好,为什么要搬到山旮旯里住呢?很多人想不通,那些女眷就更不愿去了。搬到山村里,找谁打四方城呢!
两兄弟觉得,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唯有破釜沉舟,一迁到底,断绝后路,才能在新村里扎根,开枝散叶。于是,由大哥出头,召开家族会议,说是兄弟两辛辛苦苦建了新村,大家不搬去住也就算了。现在要搞新村入伙,总不能不去看看吧!那些女眷你看我,我看她,都觉得不能太过份,参加新居入伙还是要去的,只是沿途辛苦……。
大哥欧阳枢好象看穿了这些人的担忧,于是就站起来说:“大家不用担心沿途辛苦。我已雇好轿夫,请好驴马,饮食起居,沿途都有人照顾。"如此关怀,大家真没得说,只好同意了。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从东华里出发,经枫梅岭,到三将军,再经大凹井岗等村,走走停停,沿途好吃好喝,只是行程特慢。当到达钟楼村时,已日落西山。一抹夕阳照射到金碧辉煌的五蝠临门大牌坊上,十分醒目耀眼。当仆人带着她们进入各个房间时,更是惊诧连连,只见房间里都是自己熟悉的东西,连床柜饭枱等等的摆设布置,都和东华里家里的一模一样。
原来,欧阳枢兄弟俩,早已雇好大船在流溪河的街口码头上等候,这边家眷一出大门,那边大量雇工马上进到家中,把家私杂物等所有用品作好标记,全部搬上大船。大船沿着流溪河,顺风顺水,很快就来到龟咀码头,再沿着支流车仔坑河到达钟楼村附近,再经陆路,家具杂物等由大量民工搬到钟楼村,再按各房各户原来在东华里时的样子布置好。为了有充分的时间搬迁,欧阳枢兄弟还特意吩咐轿夫多走弯道,多休息,走走停停,沿途好饮好食侍候,尽量拖延时间。就这样,家眷到达时,已日薄西山。一见到好似是自己家的房间,归属感觉自然而生。尽管有部分人大吵大闹,想搬回东华里,一听说东华里的家中,所有东西都搬来钟楼了,也只好作罢,在钟楼村定居下来。
九年之后,欧阳枢喜由心生,情不自禁地写下《钟楼记》。他说:“回溯初迁,今已九载。问居处之奚若?想人事于今兹。男女丁添十口,国课米长数升。次男业经进庠,举家亦皆处顺。来者未可知,往者乃如期矣?抑亦地灵致之也?旷观秀拔之龙,重重沙卫;静看朝迎之水,处处源归。灵光毕照于内,生气团聚于中。发祥有待,各善宜先。心为先天太极,斯言诚当三服也"。自此兄弟二人各自分工,或热衷耕读,或善于经商,开枝散叶,钟楼村在从邑土地上,远近闻名矣。
据说,钟楼村内有两口奇井,一井旺丁,一井旺财。旺丁的那口水井,井水清冽甘甜,具有美颜美肤的作用,长期喝这口井水的男子女子,会变得越来越靓。即使娶的是丑媳妇,长期喝这口井水,人也会变靓。媳妇靓丽,男人们都愿朝夕相处,不愿离开家外出做生意,陪着媳妇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家生活。这样,人口自然会增长。慢慢人口增多了,花费也增多了,积蓄逐渐少了,人们就说这口井旺丁不旺财。另一囗井井水蕴含微量元素,促进大脑思维,长期喝这口井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即使出生时反应迟钝的孩子,长期喝这口井的井水,也会变得思维活跃,思想灵活。这些人不甘屈居乡下,大多出去外面闯世界,做官,做生意,发大财。在家的时间少了,与家中媳妇相处的时间少了。见男人不在家,女人们逐渐懒于打扮,慢慢也变"丑"了。家中人口越来越少,财富积累却越来越多,人们就说这口井旺财不旺丁。你能分辨哪口井旺财,哪囗井旺丁吗?
这两口井就在村子里面,现在已很少人用了,水质也有所变化。为了安全起见,现在都盖上水泥板,封起来了。
清咸丰八年,钟楼设私塾“西园",位于村西角靠后一幢房屋中,大厅连贯,以作课堂。靠近大碉楼,可能是孩子应该优先受到保护吧!
第二年,西园就出成绩了,“次男业经进庠,举家亦皆处顺"。第二个儿子成为庠生,已踏科举之道。欧阳枢的开心和满足,从这一段话就可体现出来:“屋靠青山,郁郁者苍松畅茂;门环玉带,漪漪者秀竹沾婆娑。看不尽南亩之桑麻,听不完西园之诵读。春花秋月,无限诗情;净几明窗,尽多逸致。餐加不尚嘉肴,蔬园可采;客至虽无兼味,埘桀堪求。此虽异摩诘之辋川,而更难同乎居易之孟城也。聊曰:吾亦爱吾庐,而不失儒家之风味焉耳!奚必以兰亭之雅,盘谷之乐然为快哉!"
“我亦爱我家",古今相同矣。
据退休老人朱焕祯说,该宅地并非朝廷赐恩。纯凭基建者的智慧,广泛联络社会亲朋并投掷巨资,友好公平交易后才砌围垣。后兴土木,实属真言。
此有东门楼左侧至西,现该村前围墙为证,因有几座谢氏祖坟未迁受阻而被迫砌成弯弓形的围墙;又比如村西侧也因西岭村陈氏有几分地不肯卖给而被迫砌个z字形的围墙,成了当年基建者遵守乡规民约的典范,可见基建者在这方面的美德。这也彰显了基建者儒雅风度。……
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增城市北部山区的派潭镇,充沛的降雨量造就了中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仙瀑。它从白水寨山上飞流直下,落入428.5米的深谷,落差之大,国内罕见。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瑰丽翡翠”。于此可以沿着9999级登山石阶健步登山,还可以游走在全长666米的亲水栈道上,体验大自然山水的灵动、幽深。门票:60元;老人小孩:35元
交通:增城市内有旅游巴士直达,自驾车可从增城(荔城--小楼--派潭)、从化(经大尖山茶场)两条路到达。在广州(流花车站601、天河东圃602、天河客运站603、芳村客运站607)坐车到从化,从化河东客运站有专线车直达白水寨。或者坐车到增城客运站,光明客运站,有专车到白水寨。
自驾车:广州-机场高速(或京珠高速)-街北高速-街口-温南公路(15公里)-白水寨(1小时可达)。
钟楼古村位于广州从化神岗镇,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每条巷的两侧是民居,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
交通:到太平镇可到环市西路市二汽客运站、广园东客运站等乘坐从广州--从化班车,在神岗镇下车。雇出租面包车约30元,摩托车约10元(仅供参考)。
大封门森林公园大封门森林公园位于增城北部派潭镇内,北回归线穿越其中,面积38平方公里。大封门--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就象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婀娜多姿,妩媚而温柔。大封门森林公园层林叠翠,延绵的山峰云缠雾绕,断崖绝壁间溪水潺潺。这大封门乃南昆山之支系,溪流众多,从大坝上行,较大者即有5条之多,小溪小瀑则不计其数。而附近较出名处则有白水寨、石门(门票)、中国第一长瀑等。
交通:从广州各个车站乘车至增城光明车站,有专车到达
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
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佛山”,石片旁的复制品。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门票:20元(60岁以上老人半价),开放时间:8:30-19:00,交通:地铁广佛线“祖庙”站。
5、一德路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又叫石室。它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初建于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仿照科隆大教堂的风格设计建造。在闹市中与这样一座教堂宏伟低伫立着,感觉非常的有时代感。说不定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新人在里面举行婚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