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汇率亦称“外汇买卖中间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它是不含银行买卖外汇收益的汇率。银行在买卖外汇时,要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以较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营业收入。中间汇率常用来衡量和预测某种货币汇率变动的幅度和趋势。计算公式为: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2

货币贬值幅度即货币贬值率,表示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幅度或者比重。货币贬值说明发行的货币的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进而导致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率是货币贬值后与贬值前的比率。
货币贬值率=(现己发行的货币量-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现己发行的货币量。
物价上涨幅度即物价上涨率,与货币贬值率并不对等,但是两者都是表示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物价上涨率=(现在物价水平-上涨前物价水平)/上涨前物价水平。
是一种计算法是:升值率=(基期汇率—报告期汇率/基期汇率)*100%。另一种方法是,分子不变,分母用报告期汇率。两种方法在汇改初期汇率变化不大时,计算结果非常相近。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差距越来越远。那么,两种计算方法经过比较,后一种更接近实际。原因如下:一、前一种方法运用汇率的直接标价法,计算的实际上是美元的贬值幅度,而非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贬值幅度是这样计算的。1先计算贬值额。贬值额=现价格一原价格,如原价十元一件的商品,现价七元一件,贬值了三元即七元一十元=一三元。。
再计算贬值幅度,贬值幅度=贬值额÷原价值x100%=-3÷10x100%=一30%。贬值幅度为百分之负三十。以上就是贬值幅度的计算过程。
货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因实际问题,货币贬值率也常通过物价计算,公式为:货币贬值率=(现价-原价)/现价。
汇率亦称“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1)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①固定汇率。是指由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
②浮动汇率。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2)按制订汇率的方法划分,有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比如以人民币为标准
当你兑换日元时就是乘以汇率
当以外币为标准时
那你兑换美元就是用人民币除以汇率
如果人民币跟美元的汇率是6:1 那么600元的人民币就等于100美元
如果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6 那么100美元就等于600元的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