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首都里加(Riga)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枢纽城市及避暑疗养胜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古时曾有里加河流经此处,城市因此得名。里加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濒临里加湾,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由于里加濒河临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称,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积307平方公里。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6.9℃。人口逾74万,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里加在古时是利弗人的居民点,1201年建为要塞城市。1282年参加汉撒同盟,成为波罗的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1709-1710年被俄国人占领。1918年拉脱维亚独立,里加成为首都。1940年并入苏联,1991年拉脱维亚独立后,里加又成为首都。2007年8月20日,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民们在街头广场欣赏拉脱维亚民族舞蹈,庆祝建城806周年。

Riga里加拉脱维亚拉脱维亚首都里加(riga)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枢纽城市及避暑疗养胜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
里加(Riga),拉脱维亚首都,经济、文化中心,波罗的海里加湾的大海港,渔港。
里加位于道加瓦河注入里加湾的交汇处,距海约15千米,面积302.8平方千米,人口约92万。
里加不是俄罗斯城市。
里加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拉脱维亚的首都,也是拉脱维亚经济、文化中心,还是波罗的海里加湾的大海港和渔港。
里加是波罗的海小国拉脱维亚的首都。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Republika)。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全国总面积64589平方公里。
拉脱维亚人属于波罗的人,文化上接近立陶宛人。拉脱维亚语属于印欧语系。拉脱维亚是单一制国家,由109个自治市和9个直辖市组成。
拉脱维亚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拉脱维亚的经济改革彻底改变了前苏联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1991年,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独立。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约成员国,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2014年1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
lat是拉脱维亚共和国的缩写。
拉脱维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Latvia)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爱沙尼亚,南与立陶宛,东与俄罗斯,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面积64589平方公里,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首都里加(Riga)。
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的君主ErnstJohannvonBiron的夏宫。这座宫殿的内部和外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宫殿里装饰奢华,摆满了不计其数的油画、雕刻、家具、挂毯、瓷器、玻璃、银器和许多其他文物。伦达尔宫有一座10公顷的玫瑰花园,里面有一片特别的区域,被称作“蓝玫瑰”,这片花田由四种玫瑰花按照花朵绽放的形状栽种。
里加圣彼得教堂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座高耸的教堂,高123米(战前高136米),始建于1209年,15世纪初由罗斯托克石匠扩建。目前的钟楼完成于1746年,历史上曾遭雷电袭击,其中两次造成坍塌(1666年和1721年)。
3、拉脱维亚国家历史博物馆
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建立于1869年。此博物馆的主要使命是收集、保护、研究和推广有关拉脱维亚和全球从古至今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主要涵盖了考古学、人种学、钱币、历史或艺术意义、拉脱维亚国家和人民利益等相关领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拉脱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