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已经有无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尝试过,其中不乏天才和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他们都没有成功。二十年前,有人向数论学家保尔·厄尔多斯(Paul Erdos)介绍了这个问题,并且问他怎么看待现代数学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的现象,他回答说:数学还没有准备好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个猜想至今无人证明,也无人推翻。

1985年,德国汉堡大学的库拉兹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他早在1928~1933年期间发现的一个问题:对于任意一个大于2的自然数,反复进行以下运算:
若n为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1;
若n为偶数,则除以2。如此计算下去,最后总可以得到1。库拉兹把它称为(3n+1)问题。
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也曾提出上述的问题。所以,在日本,人们把它称为角谷猜想。
现在我们以18为例算算看:
我们注意到:以上例子的运算过程中,算出来的数忽大忽小,犹如悬浮在空中的水珠,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忽高忽低,遇冷成冰,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冰雹落了下来,变成了“1”!根据这种生动的类比,数学家们又把上述猜想形象地称为“冰雹猜想”。
日本数学家米田信夫曾对7000亿以内的数进行过验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未能得到这个猜想的严格证明。但我们相信,和其它的数学猜想一样,经过有志者不懈的努力,“冰雹猜想”终将为人们解决
冰雹猜想是指:一个正整数x,如果是奇数就乘以3再加1,如果是偶数就析出偶数因数2n,这样经过若干个次数,最终回到1。
无论这个过程中的数值如何庞大,就像瀑布一样迅速坠落。而其他的数字即使不是如此,在经过若干次的变换之后也必然会到纯偶数:4-2-1的循环。据日本和美国的数学家攻关研究,在小于7*10^11的所有的正整数,都符合这个规律。
一个正整数,如果是偶数,就把它除以2;如果是奇数,就把它加上1。这都称为一次变换。一个正整数,经过连续n次这样的变换后,终将变成“1”(这就是所谓的“角谷猜想”,好象至今尚未被证明)。比如,28这个数,它是偶数,所以,把它除以2,得14,这是第一次变换;接着,对14进行变换,它是偶数,把它除以2,得7,这是第二次变换;第三次变换是把7这个奇数加上1,得8;第四次变换是把8除以2,得4;第五次变换是把4除以2,得2;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变换是把2除以2 ,得1。结束。共进行了六次变换把原数28变成了1。
考拉兹猜想: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如取5:5*3+1=16,16/2=8,8/2=4,4/2=2,2/2=1。这个猜想以德国汉堡大学的学生考拉兹命名,又称为3n+1猜想、角谷猜想、哈塞猜想、乌拉姆猜想或叙拉古猜想。
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数学家黎曼于1859年提出。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数学的制高点,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设。现今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中也包括黎曼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