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如下:杨辉三角是由中国数学家杨辉在13世纪发明的,它是一种数数列的排列方式,其中每个数等于上方两数之和。杨辉三角的形式如下所示:

杨辉三角的证明思路如下:
1. 杨辉三角有很多规律,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每个数等于它上方的两个数之和。这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
2. 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每一行的数字之和都是2的n-1次方,其中n为行数。这可以通过二项式定理证明,即(a+b)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2的n次方。
3. 杨辉三角还有很多其他的规律,例如每一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1,每一行的中间数等于前一行的相邻两个数之和等等。
关于这个问题,杨辉三角的形成过程是从二项式定理推导而来的。二项式定理表明,对于任意实数a和b以及自然数n,有:
其中,C(n,k)表示组合数,也就是从n个元素中选出k个元素的方案数,即:
这个式子表明,将1和1相加n次,所得的和恰好等于杨辉三角第n+1行的元素之和。
杨辉三角的证明思路可以基于二项式定理和组合数的性质,具体做法如下:
2. 接下来,证明杨辉三角第n+1行的元素之和等于2的n次方。这可以利用二项式定理中的公式(a+b)^n = C(n,0)*a^n + C(n,1)*a^(n-1)*b + C(n,2)*a^(n-2)*b^2 + ... + C(n,n)*b^n来证明。当a=b=1时,上式变为2^n = C(n,0) + C(n,1) + C(n,2) + ... + C(n,n)。因此,杨辉三角第n+1行的元素之和等于2的n次方。
综上所述,杨辉三角的每个元素都等于该元素所在行的组合数,且杨辉三角第n+1行的元素之和等于2的n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