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299792458米/秒,波动范围:加/减100米,一般取近似值30万千米/秒。光通过不同密度的物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率越高,在介质中的速度越慢。光在水中的速度是在真空中时的3/4,在玻璃中为2/3。

爱因斯坦认为,光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光速是无法超越的最高速度。他的“相对论”已为世人承认。
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光源所以发出光,是因为束缚于光源**里的电子的运动。有三种方式:热运动、跃迁辐射、受激辐射。前者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电灯和火焰;后者多应用于激光。
另外,光波本身就是从**、分子内辐射出的高频电磁场,因此光波可以通过加速带电粒子产生。如同步辐射光、轫致辐射、切伦科夫辐射、自由电子激光等。波动光学与非线性光学将发光看做**内部因吸收外界能量而导致其电偶极矩发生周期变化的结果。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非线性光学与同步辐射光等理论完全可以用经典电动力学中电磁场理论的相关内容来解释。
在光的产生过程中,因为跃迁能级的不同,释放出不同频率的光子(爱因斯坦能量方程)。而不同频率的光会有着不同的颜色。可见光范围内依次为赤橙黄绿蓝靛紫。白光为所有这些光谱的综合。如果用棱镜折射白光,就能够观察到上述可见光光谱。
既复色光(如白光)被色散系统(如棱镜)分类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后来,对光谱的研究就成了一门专业学科——光谱学。人们利用光谱来研究发光物体的性质。在现代,光谱学在宇宙的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空中的光速等于1299792.458公里每秒。
光速并不是一个测量值,而是一个定义。它的计算值为(299792500±100)米/秒。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米于1983年10月21日起被定义为光在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使用英制单位,光速约为186,282.397英里/秒,或者670,616,629.384英里/小时,约为1英尺/纳秒。
自20世纪初起,我们的理论一直受制于爱因斯坦验证的光速极限,即每秒186282英里(约合每秒30万公里)。即使我们把宇宙飞船加速到这一速度,到达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离我们大约4.3光年)并返回,也需要近十年时间。
此外,宇宙飞船本身还要考虑能量限制。因此,必须要实现突破光速极限才有可能实现这些目的。科学家们实施了许多相关的实验,比如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王利军(LijunWang)于2000年进行的实验和德国科学家于2007年进行的实验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最初,科学家们坚信没有任何物质或信息能够突破光速,但光脉冲却能够做到。在真空状态下,在不同位置测到的光脉冲似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传播。不过,这一速度仍然无法对我们太空旅行提供太大的帮助。2007年的实验仍然存在争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速
光一秒钟传播大约29.96万公里。
真空中的光速等于299,792,458米/秒(1,079,252,848.8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并不是一个测量值,而是一个定义。它的计算值为(299792500±100)米/秒。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米于1983年10月21日起被定义为光在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使用英制单位,光速约为186,282.397英里/秒,或者670,616,629.384英里/小时,约为1英尺/纳秒。
在任何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介质(比如玻璃和水)中,光速会降低;c比光在某种介质中的速度就是这种介质的折射率。重力的改变能够弯曲光所传播的空间,使光像通过凸透镜一样发生弯曲,看上去绕过了质量较大的天体。光弯曲的现象叫做引力透镜效应,根据变化了的光线在光谱外波段呈现的不规则程度,可以推算发光星系的年龄和距离。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任何物体或信息运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
光的速度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即相对于光源静止和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到的光速是相同的。物体的质量还跟它运动的速度有关(前提是物体的速度要相当大,能跟光速能比较,比如说光速的1/4),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光的传播注意事项:
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每秒。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阻碍物体的密度有关,因为声音的传播容易被阻碍或吸收,阻碍,密度大的物体容易把声音阻挡使声音反射回去,这样一反射,就会使速度变小,密度小就容易让声音穿透过去一部分,这样速度也改变了,而吸收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声能有减小的可能,声能减小就会使声速也随之减小。
其实使声能减小的、阻挡声音的物体就是传播中的介质,只是在同一介质中密度及其摩擦力几乎一样,所以同一介质对声速的影响并不大。所以改变声速的因素是介质的密度、同一介质的摩擦力。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并且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