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种一粒粟”的全诗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3、出自:《古风二首》——李绅。
4、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详细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夫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揭示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组成了处处硕果累累,各处“黄金”的活泼情形。“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体现出劳感人民的伟大孝敬和无限的缔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民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奋的农夫以他们的双手得到了丰收,而他们本身照旧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极重的表情去思考“是谁制造了这人世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统统放在幕后,让读者去探求,去思考。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出产了惊人作品(古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出产了赤贫。劳动出产了宫殿,可是替劳动者出产了洞窟。劳动出产了美,可是给劳动者出产了畸形。”“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情形或许是人人习见,世人皆知的,然而每每难于像诗人那样去接洽社会、阶层而思索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情形里看到“农民犹饿死”的残酷实际。
以上的就是关于“春种一粒粟”的全诗是什么的内容先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