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什么时候开始动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3-08-13 20:37:22 浏览

我国动车真正开始立项并成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是在2003年,历经引进消化再吸收,创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和名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十几年来,除了我们熟知的和谐,复兴外还有一部分被我们遗忘的“功勋”,如果没有它们的开辟,中国高铁将落后至少三十年。

动车组什么时候动车是什么时候的

中国首列DMU型双层内燃动车组是一种理想的中、短途轨道运输工具。唐山机车车辆厂于1998年自行开发研制成功,并于当年6月在南昌至九江间投入运行。设计速度120km/h,总定员540人。此车的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动车发展的开始,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宝贵基础。车上大量采用现代流行的客车装饰材料,有硬座、软座、硬卧、软卧设计。车门采用塞拉门,有全密封车设空气调节装置。中部可根据用户要求加装酒吧或小卖部(高大上)。使旅客的旅行舒适惬意。动力系统采用美国康明斯QST30系列产品。整车采用PLC控制,485总线方式数据传输,达到前后车同步的目的。全部采用无摇枕结构。空气弹簧直接支承车体,牵引为―Z‖字牵引杆。设纵横向减振器及减振装置。牵引电机为架悬式,通过一级齿轮传动驱动轮对。电器连接器选用客车通用大功率连接器,双路供电。车端装有通讯和器连接器。制动采用双路供风。

始的

中国首列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1998年底由四方机车车辆厂研制,并于1999年2月在南昌至九江和南昌至赣州间投入运行。设计速度140km/h,总定员450人。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目前正在运行的有9组,其中2组在南昌铁路局,7组在哈尔滨铁路局。

新曙光”号准高速双层内燃动车组于1999年8月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和南京浦镇车辆厂联合研制完成,并于当年10月在沪宁线上投入商业运行。最大运营速度180km/h,总定员1140人。为满足铁路中短途客运提速需要而建造,该机车利用了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和25K型双层客车的成熟技术,是1998年度铁道部重点科研攻关专案之一。动车组采用双层客车设计,以头尾每端各一台柴油机车牵引,以推挽式运行。动力配置为二动九拖(应付上升客流时可增加至十节拖车),最大运用速度为180KM/H。

“春城”号电动车组,昆明"春城号"电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型交直传动方式,以一动一拖为一个动力单元,一列6辆编组,可运用于标准轨距电气化线路上,牵引总功率2160KW。为迎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而建造。该电动车组的电传动系统主电路采用了国内电力机车成熟技术一可控硅多段桥技术及微机控制技术;控制电路采用多单元重联技术,安全可靠,便于操作。首次采用无摇枕转向架及数字模拟式制动机。车内造型新颖、色调明快,大量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车内设施齐全。

“先锋”号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国内首列交传动动力分布式列车,被国家计划委员会列为"第九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科技关注项目。先锋号由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研制,车辆吸收了日本新干线300系的技术,IGBT牵引逆变器使用了日本三菱电机产品,并采用无摇枕转向架,轴重仅15吨。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共有6节车厢,每3节车厢组成一个单元,其中包含2辆动力车和1辆拖车。列车设有一等软座车1节,二等软座车5节,编组总定员424人。

动车组,全称动车组列车(D-SeriesHigh-SpeedTrain[1]),是现代火车的一种类型,由至少两节带驱动力的车厢(简称动车)和若干节不带牵引力的车厢(简称拖车)共同组成。

最简单的动车组只有两个外观反向对称的动力车厢组成,如初期运行的广州APM线列车;一般的动车组则以多节动力车厢和拖力车厢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合,如国铁和谐号列车;当一列火车所有车厢都带动力时,就是纯动车组列车,如北京S1线玲龙号磁悬浮列车。相比大多数传统列车,动车组具有牵引力大、加速度快以及无需更换火车机车等多种优点,广泛用于各种高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是未来客运列车的主流。

我国高速铁路、快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均使用动车组作为客运列车,以CRH系列车型为主,并逐渐推广普及CR系列车型(中国标准动车组又称复兴号动车组)。

2019年2月22日,中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在中车唐山公司完成全部60余项厂内试验,通过独有的可变编组验证,具备出厂条件。

二十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内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铁路网,火车不但承担城市、城乡之间的运输,也开始承担市郊、市内甚至下水道里(英国最早的地铁由蒸汽机车牵引)的通勤任务。

1906年最早出现在美国。这辆动车装用一台150千瓦汽油机,是通过电力传动装置驱动的。车内有91个座席,还有行李间。

20年代美国拥有汽油动车数量已超过700辆。1913年瑞典制成55千瓦电力传动柴油动车,后来又制出功率为185千瓦同类型的动车,还能挂3~4节附挂车。

2007年,动车组开进了北京站、兴城站。

中国的动车技术时速上升很快,株洲南车集团动车组技术仅用了不到4年就从时速160公里起步到2008年实现时速300公里的大飞跃,后来的试验时速接连突破一个个台阶。

2015年8月它中国出口马来西亚的米轨铁路动车组创下了时速176公里的米轨铁路世界速度之最。种类发展多,如研制高寒型、城际型如2013年中国首列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下线并准备时速下延以覆盖更多速度带。

动车和高铁是2007年在中国开通。

2007年1月28日,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南站驶出开始区间运营,这是白色的“和谐号”首次飞驰在中华大地。

配属上海南动车运用所的首批动车组列车共有两辆,从日本原装进口。全自动控制系统、全新空调系统、先进的硬件设施对于当时只值乘过普通列车的国内铁路人而言,动车组是完全陌生的车型。

我国高铁自主化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规划研究、技术攻关和建设实践,但真正定下自主创新基调是在2008年。当时,关于如何发展我国高铁有过激烈的“路线之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可以用“技术换市场”,靠外国高铁巨头在国内做合资企业的模式来推动高铁发展,而科技部和广大铁路科技和产业界则坚持我国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高铁技术。值得庆幸的是,自主创新路线最终获得原铁道部的认可。

2008年原铁道部与科技部启动了联合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开展高速铁路核心装备与系统研发,涉及高速铁路全部关键系统装备。这也是我国铁路系统第一次打破封闭积习,集全国优势之力,政产学研用深度联合、协同攻关。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世界最高水平,符合中国国情。”当时联合行动计划专家组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联合行动计划如期交出了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这份答卷。这是我国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大规模服役的高速列车。自此,“十二五”中国高速列车科技重点专项、“十三五”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相继开展,中国高铁驶入自主创新快速通道。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了1997年4月以来的第六次大提速,动车组正式运营。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