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挺拔,叶互生。茎粗壮,绿色。具长柄性,分枝少。紫花苜蓿是我国的牧草之一,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盐碱、耐干旱性能良好,适于各种土壤栽培。

播种前先用温水浸种5-7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播种。种子可选晴天中午播种,也可选择阴天播种。播后覆盖细土一厘米左右。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出苗迅速。每平方米用种子0.05公斤左右。
紫花苜蓿的幼苗是根系比较浅的植物,土壤要求疏松,排灌方便。紫花苜蓿根系发达,须根比较多,根系下扎能力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好,一般情况下,都能保证在80%-90%的土壤含水量下生长。种植前要先进行深翻,深耕20厘米左右,深耕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左右,然后进行播种床。播种前一周可以喷洒30%-40%福美双(百菌清)溶液30-4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消毒处理或使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兑水100公斤进行稀释喷雾防治立枯病、黑斑病等地下害虫。
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健壮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水分。浇水应遵循“小水勤浇、勤施薄肥、薄水勤灌”的原则。一般幼苗期和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一般中耕松土3-5厘米,然后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紫花苜蓿要注意土壤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度,一般从出苗后,浇水量要逐渐加大。同时要注意杂草防除,尤其是有杂草的地块,要及时除草。
紫花苜蓿主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褐斑病等,黑斑病发病初期可以喷洒500倍液波尔多液进行防治,褐斑病发生初期可以喷洒50%多菌灵进行防治。褐斑病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褐斑病可选用50%可杀得1000倍液进行防治。
收获一般是当紫花苜蓿的茎秆顶端有6-7片叶子脱落时。此时收割既能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又能使紫花苜蓿产量增加5%-10%。收获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收获最好,收获后立即晾晒。收获时不要与其它作物进行接触,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收获后立即进行收割和加工处理,以免影响下年产量。收割时要带一些秸秆回田以利于种子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