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详细资料

2023-08-17 09:07:42 浏览

长城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详细资料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长城在文化传播、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春秋时期,中国人把自己的建筑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强加于北部边疆的防御工程建设中,带来的人口迁移使汉化的传播更加明显。长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杰出见证,可以从保存在甘肃省的西汉时期的夯土工事和明朝的砖石工程中得到证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民族侵袭而修筑的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体系。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介绍

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资料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

其中明代修建的长城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西至内陆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它位于中国华北地区,长达20000多千米,它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墙身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写过长城,比如:毛主席就写过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朝革命家康永为还写过一首诗,叫《登万里长城》。

这就是炎黄子孙的伟大,这就是炎黄子孙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就是炎黄子孙的象征。这一壮举,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连外国传媒也对长城赞不绝口,说长城是一个历史伟大着作。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