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908年-2007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最近50年北方地区增温最为明显,升温最高已达4℃.2007年为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200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为1951高了一点。

一是大范围增温。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从地域分布看,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全国冬季增温最明显。1986—2005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0个全国性暖冬。
二是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
三是近50年来,全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
四是近5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五是我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
我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2050年将升高2.3—3.3℃。
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基本指标之一,常常用来反映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趋势。对于气温变化趋势的写作,一般需要先选择所研究的区域和研究时间段,然后根据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温变化的趋势,包括变暖、变冷或波动等;
2.气温变化的幅度,即变化的幅度大小;
3.不同季节或年份气温变化的差异,可以比较_
中原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与各站的气温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除个别台站的个别要素外,大都能通过信度为0.001的显著性检验;
②除极端最低气温外,其余4个指标一致表明年际变化中冬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
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原地区近年来冬、春、秋季和年的气温指标基本呈增大趋势,其中年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最为剧烈,为0.550℃/10 a,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下降也比较明显,为0.395℃/10 a。
鄂西北是鄂与豫陕渝的毗邻地区,斜倚于大巴山的余脉。主要指湖北省的十堰及襄阳两市。鄂西北属于汉江中游地区,汉江贯穿整个区域。鄂西北自古就有“四省通衢”的美称,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明交相契合之区。仰韶文化向南伸展,及于鄂西北。较晚的屈家岭文化向北伸展,及于豫西南。更晚的河南龙山文化,又伸展到鄂西北。这个地区一直是南北文化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
2017年全年天气情况预测 从2017年运气学模型:2017年,丁酉年的,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木运不及,烧火的原材料不足,初步推测,干旱的程度不是很严重,考虑到春季属木运,初气是厥阴风木,一看呢,春天的木气很旺盛啊,补充了年运的木料不足的情况,年运是少阳君火在泉,这个少阳君火啊,一个是主下半年的气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全年的地气,呈现少阳君火的特征。 考虑到去年2016年,透支了水汽,整个春天偏于干旱无雨,基本成为定局,夏季也没有什么水汽。干燥炎热的秋天,也没有什么水汽了。又是一个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