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增高汇率增高是升值还是贬值

2023-12-28 20:17:43 浏览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增高增高是升值还是贬值

当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人民币时,则说明外汇升值,即外汇汇率升高。

汇率同税收、财政、利率等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它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升高或降低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非贸易(旅游、侨汇)的外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对比变化而变动。

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上升。

汇率升高就是汇率升值的意思。甲货币对乙货币汇率升高,就是甲货币对乙货币的汇率升值,甲货币升值,乙货币贬值,也就是甲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以货币。

汇率升高是指升值,而不是指汇率数值的数字变高,汇率升高的货币是升值,能够兑换更多汇率降低的货币。甲货币对乙货币的汇率升高,是指一单位的甲货币兑换的已货币数量更多了。比如升值之前一块钱甲货币能换两块钱的乙货币,升汇率升值之后,一块钱的甲货币能兑换三块钱的乙货币,就是甲货币对乙货币的汇率升高了。

以前1:8的时候,美国人花1美金买8人民币的商品,中国人要花8人民比才能买1美金的商品,本币升值后,例如到1:6,那么美国人同样花1美金只能买到6人民币的商品了,出口商只能降价,所以不利于出口,但是中国人同样花8人民币却可以买到1美金多的商品,进口商品就比以前便宜了,所以有利于进口。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如果考虑到货币保值的作用,汇兑心理学有另一种解释。即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

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

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

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这一因素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