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限号出城新郑限号出城政策

2024-03-12 00:02:12 浏览

近些年,为大气环境考虑而实行机动车限行的省份主要有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而像河南一个省内超过10个省辖市同步限行的情况并不多见。

从单双号限行措施实施以来,大多数市民都能在限行日放弃开车,选择其他方式出行,为了大河南的蓝天,都愿意奉献自己的努力。但也有车主为了图一时之便,违反了相关规定,最后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什么是单双号限行? 新郑限号出城新郑限号出城政策

单双号限行指的是,按机动车号牌(含临时号牌、外地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尾号为英文字母的以最后一位数字为准),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

单日和双日怎么区分?

具体的区别办法看日历,比如12月7日、12月9日....12月25日等日期,就是单日;比如12月8日、12月10日....12月26日等日期,就是双日。

大部分城市是全天限行,包括周六日。

处罚方式会有两种,第一种是如果该路段明确有限行的标识的,被抓拍之后是扣3分罚100;如果是没有明确标识的,那就是罚200不扣分。

河南各市县限行政策如下:

最新增加的范县政策如下

一、限行时间:2017年12月1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每日7:00至20:00,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不限行。

二、限行区域:迎宾大道以东、重华路以西、金堤大道以南、益民路以北的城市道路(含以上道路)。

三、限行车辆:(一)对进入限行区域的所有机动车,实行每日限制两个车牌尾号的车辆通行。“尾号”即为机动车号牌末尾的数字(号牌末位为英文字母的,以字母前的最后一个数字为准)。

星期一 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1、6;

星期二 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2、7;

星期三 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3、8;

星期四 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4、9;

星期五 限行机动车车牌尾号为5、0

河南限行明年还会继续吗?

随着人口的增长、车辆的增多,2008年10月11日起,北京便将车辆限行政策一路延续至如今。

如今的郑州就像当初的北京一样,机动车过多导致的道路拥堵、大气污染情况愈演愈烈,虽然郑州如今的限行时段是从12月4日至12月31日,但是2018年的1月1日会不会延续限行政策呢?

再比如,郑州有很多很多外地人,如果老家有事周末需回去,周六能出市但周日就意味着不能入市,所以,老百姓的实际困难需要决策者充分考虑。

晚8点到早6点应该解禁,家有老人跟小孩儿!万一需要就医怎么办?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啊!

你非得开车就医吗?路上堵的那么严重,急救车不让你用吗?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的,那好吧,你们爱怎么堵就怎么堵咯!

郑州市应该长期分号限行1.6-2.7-3.8-4.9-5.0,双休日,节假日不限。

讨厌限号,给人们带来的不便,自从五号限号那天起,我老公都没有回过家,郑州限号,中牟限号更严,回来第二天没法走,这要是一直限号下去,估计以后离婚率也该高了。

长期限行交通压力可能会更大,分单双号是搞一刀切,想长期治理最好是一天休息两个号!

从12月4日至今,郑州已经限行了十一天了,那么郑州限行第一天的成果是什么呢?“周一早高峰”荡然无存,天空变得湛蓝通透,甚至在早晨八点都可以看到月亮!大家对于限行措施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你对于限行的看法是什么呢?新的一年是否应该保持如今的限行政策呢?(X)

车单号,今天下雪,新郑规定可以走炎黄大道,就想开到炎黄大道与神州路交叉口,叫同事接一下,结果

新郑城南唯一一条公路,封了,美其名曰,修路,查下新郑网,3月份动工的修路,12月了,你封了8个月,修了没,说好了必须走炎黄大道,你又把路封了,新郑县南的穷苦大众,一天100元的高工资,你给说说,从新郑县南25公里,怎么能8:00到没公交的公司里,况且,有公交8:00也到不了,滴滴顺风车,来回也要50元,时间还没准,晚上到家好冷,开空调,阶梯电价已8毛多了,烧气,没管道,烧煤,现在还能找到卖煤的吗。我亲爱的党,你就像我亲儿子一样坑爹

限行啥的先不说,就说,为啥买车是你们检验合格的,审车是你们颁发的合格,油加的你们检验的国标油,驾证通过你们考核的,现在说雾霾是我们造成的??前几天朋友家的送货车检测尾气超标,,我就呵呵了,所有的都是按照你们的程序走,最后你一个不合格,就罚钱禁行的,,,,你们玩儿的真嗨吖

目前已宣布将实施机动车限行政策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 有郑州、中牟、新密,荥阳,焦作、漯河、周口、三门峡、商丘、新乡、安阳、鹤壁、济源、洛阳、濮阳、开 封、信阳、许昌、平顶山,以及滑县、兰考、长垣和汝州。

限行时间为2017年12月4日0时至2017年12月31日24时。

限行为单双号限行,按车牌号最后一位数字的标准来实行,单号在单数日出行,双号在双数日出行。

限行的原因有几种:

1.临近年前,为了方便交通管理,防止堵塞,通过限行来换届城市交通的压力。

2.环保的治理,减少市内汽车的尾气排放,提高环境改善情况。(更多的人会吐槽工厂的污染)

3.天气因素影响,近期12月份省内天气为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所以限行,一方面降低PM2.5

至于明年会不会限行,我想很有可能会的,既然有了相关政策,一但尝试实施,就会逐渐延续下去,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城市压力越来越大,限行只是其中的一种治理方式。

如若以后的发展,道路交通,高架,城市高速越来越完善,可能会不需要限行了。

限行合理不合理,先不说!到是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试问管理者们,以后若再出台什么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某些政策时,可否提前发一下通知,给个缓冲期!去年年关限炮,一纸文件,立马生效,今年限号,四号才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哪知四号当天就已经实施!某些人的“想法”就真的那么着急吗?

瓮城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城门关起来很费劲——所以进出城门的时候,如果敌人突然冲过来,我方还来不及把城门关上,那就完蛋了。

现在很多人用惯了自动门,对于特别大特别重的门都没印象了。小学的时候,校门就是很大的铁门,虽然门下面有轮子,但是很多生了锈,推起来特别费力。那个时候班级执勤就要关校门,一个小朋友根本推不动,要四个男生一起推。当然小朋友人小力气也小,但这个场景还是说明一些事情:以前的门,关起来是个体力活。

而且也是个技术活。以前的城门,为了防止被撞车,不光很厚重,背后还有横木,有些还有铁锁。横木要完整得插上去,可能也需要两个人抬。现在有时候去参观古城,如果赶得早,正好遇上开门,整个门要开起来,也可以好一会儿。如果打仗的时候,关门要这么许多道手续,那就可能有危险。为什么呢?敌人的先锋可以强行冲过来,赶在城门合上之前,拼死挡住不让你关上。然后铁骑大军再冲一冲,整座城就完蛋了。

也许有人要讲,以前守城门的士兵,都受过训练,关城门应该很熟练吧。即使关门的人很熟练,战时,人员物资进出城门,往往速度会很慢。举个例子,南朝侯景之乱的时候守台城,梁军被堵在城里。这样下去早晚粮草都要吃完。怎么办呢?有人就想组织一次主动出击。想法是好的,但是没打赢,没打赢以后,大家就拼命要往回逃。逃一逃,自相踩踏不说,到了城门口乱作一团,后面的急着要回城,守城的人害怕敌人跟上来,想早一点关城门。这样一来,无端增加了许多损失。

怎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瓮城啦。

瓮城可以有两道甚至多道门,这样大家进出城的速度就快了。进了城以后,也不能进入主城,因为还有一道门!只能先在瓮城里等一等。等瓮城的门关上,主城门再开,这样就没问题了。敌人跟进瓮城了怎么办呢?不要紧,瓮城周围都是城墙,安排好弓箭手,来一个射一个。所以说,有了瓮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城门进出的问题啦。

瓮城的出现是随着冲突双方,将攻守的关键聚焦于城门而产生的,其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保护城门。

从军事进攻的角度看,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环节,自然是城门。相反,城池的防卫者自然会对其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其防御能力。规模小一点的城池,一般是设置悬门或吊桥,而大一些的城池,则要设置瓮城。瓮城是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是专为保卫城门而设的小城。

《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这样来看,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瓮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闉阇”,指的便是瓮城。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城池的城防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最近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中,便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遗址。

经科学发掘和专家研讨后确认,新发现的瓮城是由夯土筑建而成,城墙墙体上突出的马面建筑,与一道东西走向的环形夯土墙(瓮城墙体)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瓮城防御体系。瓮城墙体上还发现有排列较为规整的方形建筑遗迹,有可能是作为防御设施而修建,这都体现了加强城门防守的理念和功能。 此次郑韩故城发现的瓮城建筑,布局清晰,保存完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实属罕见,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的一个空白,对研究中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但这还不是中国最早的瓮城,我们再往前追溯,会发现至少在夏商乃至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瓮城的雏形。

新郑望京楼东一城门的瓮城

望京楼商代城址是继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之后河南境内新发现的又一座商代前期城址,其规模虽逊于都城,但远大于其他建于同时期的城址,望京楼商城城门设施突出体现了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应该是郑州商城南部拱卫都城的一个军事重镇。

在城址东墙偏南的部位,考古工作人员在正在发掘的遗址区,用白灰大致勾勒出了城门的格局,可以较为清楚的看到城门及瓮城的形制。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介绍说,整座城门占地2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早期城址中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城门。 从东门看,商城防御措施非常严密,东侧的黄沟水是第一道天然屏障,城墙外的护城河到此突然变窄,可能搭设有吊桥。东城门有两道门,第一道门相当于后代瓮城的“闸门”,门后有一片空地,其后的第二道门才是城址的最后一道屏障。

此处城门宽4.5米,呈凹字形,城门两侧有立柱柱洞及附属建筑设施,从整个城门的结构来看,已具备了后期瓮城的雏形。一般来说,瓮城隋唐五代时期比较流行,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这次发现至少将中国瓮城的出现向前推到了商代前期。

陕北石峁遗址东城门瓮城

陕北神木的石峁城址,其年代约处于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比新郑望京楼商代城址年代还要久远。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整座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90余万平方米。城墙越沟现象将石峁城址基本闭合,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皇城台”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为一座四面包砌护坡石墙的台城,大致呈方形,石墙转角处为圆形,台顶面积8万余平米。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依山势而建,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上,外城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绝大部分墙体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现存长度约4200米,宽度为2.5米左右。另外,在“皇城台”和内、外两城城墙上均发现城门,内、外城城墙上发现了形似墩台的方形石砌建筑,外城城墙上还发现疑似“马面”的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石峁城址外城东门位于外城东北部,从地势上来看,外城东门址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地势开阔,位置险要。门道为东北向,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组成。因此,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赞叹道“它是中国城门的老祖宗,后世城门的所有要素它都有了”

总结:瓮城用于保护城门而出现,其最早雏形就目前来看,可早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至于春秋战国之后、乃至隋唐明清时期的瓮城已经相当成熟了,再此便不赘述。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