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本位制是一种货币制度,其中黄金被用作货币的基准和储备。在这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价值与一定重量的黄金直接挂钩。因此,汇率的波动是以黄金输送为界限的。具体来说,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高于黄金输送点时,该国的进口商将更愿意购买国外商品,因为它们相对便宜。这将导致该国的黄金外流,从而降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值,直到汇率回到黄金输送点以下。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低于黄金输送点时,该国的出口商将更愿意向国外销售商品,因为它们相对昂贵。这将导致该国的黄金流入,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值,直到汇率回到黄金输送点以上。例如,如果美国的货币汇率高于黄金输送点,那么美国的进口商将更愿意购买国外商品,从而导致美国的黄金外流。这将减少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货币价值,直到汇率回到黄金输送点以下。相反,如果美国的货币汇率低于黄金输送点,那么美国的出口商将更愿意向国外销售商品,从而导致美国的黄金流入。这将增加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增加货币价值,直到汇率回到黄金输送点以上。因此,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是以黄金输送为界限的,这是由于黄金作为货币基准和储备的作用所决定的。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若铸币平价为よ1=.8665,设英美间运送一英镑黄金的费用为0.03美元,则黄金输出点为4.8665+0.03=4.8965,当1英镑的汇率高于4.8965美元,美国债务人就认为购买外汇不合算,宁愿在美国购买黄金运送英国(由于英镑需求减少,又会使汇率回落到4.8965以下);而黄金输入点为4.8665-0.03=4.8365,若1英镑的汇率低于4.8365美元,美国的债权人就不会出售英镑外汇,而宁愿在英国用英镑购买黄金运回美国(由于英镑供给减少,汇率回升到4.8365以上)。由于黄金输送点限制了汇率的波动幅度,因而金本位制下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
1.经济增长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GDP的增长衡量的,它是决定汇率长期变化的根本因素;
2.国际收支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贸易的顺差和逆差,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
3.通货膨胀率。通胀导致本国货币价值的降低,从而导致汇率下降,反之上升;
4.利率水平。高利率会吸收资本的回流,从而保证资本流入。如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当然还有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银行干预因素等以上是书上这么说的,我也是新手,至于具体怎么决定的的,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个是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均规定了本国金币的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两国间的货币比价要用各自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二是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并不流通,也不能自由输出入国境。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黄金平价(Gold Par)。所谓黄金平价是指两国纸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也称为法定平价。但是由于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黄金也不能自由输出入,黄金输送点便不复存在,对汇率波动的客观限制也随之消失了。汇率的波动幅度主要靠政府的规定加以维护,因而汇率的稳定程度大大降低了,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汇率。
三是信用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现代信用纸币本位制下,各国政府已经不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了,黄金也不再是直接的国际支付手段,因此也就不能用金平价来决定货币的汇率了。
那么,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什么呢?按照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观点,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因此,可以用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来确定两国货币的汇率基础。一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对国内表现为纸币购买力,对国外则表现为汇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