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三元悖论汇率三元悖论

2024-04-21 22:05:47 浏览

从“三元悖论”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浅层联想,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论断,即“三元悖论”原则,该原则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提出,克鲁格曼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有三个基本目标,即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与资本自由流动,而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他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其中的关系。

三元悖论三元悖论

就是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

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

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清晰展示了 “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

在这个三角形中,a顶点表示选择货币政策自主权,b顶点表示选择固定汇率,c顶点表示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调和,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也就是实现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目标就必然远离另外一个顶点。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

三元论提法最早应该源自于《道德经》,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说。

道学认为“三”衍生了万物;中国民间认定的“三”,有稳定和谐之意,如“三足鼎立”。“元”通常为始、开端的意思

依据这样的原理,而后又延伸出种种民间的三元之说,不过这些依托于《道德经》原理的三元论都存在一个关键的缺陷,是站在物性立场上的世界观解说,换句话说,被人类时空世界所局限。

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三元悖论(TheImpossible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