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后来,经过多次变乱,扬州园林很多都荒废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有人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介体,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个园的特色------四季假山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是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而成。之所以叫个园,是因为园中遍植青竹,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
以个园为名体现了园主人黄至筠谦虚、正直的君子之风。
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
个园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后,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
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第一,四季假山,俗话说,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假山采用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展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为国内园林孤例。
第二,宜雨轩。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
第三,秋山是个园最富诗意的假山。用安徽黄石滩就。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夺目。
第四,住秋阁一。坐落在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阁,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是全园假山上最大的建筑。
第五,抱山楼。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艮跨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倚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
个园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
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势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从用石极奇的角度上讲,个园采用了不同质料的石料,体现不同的季节,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
十二生肖石象征春天,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景色,黄石烘托秋天群山的挺拔,颜色洁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各具特色。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揽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
个园对面,东关街南,是扬州另一大盐商马日绾、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旧址,小玲珑山馆之丛书楼,藏书有“甲大江南北”之称。后来,马氏家族伴随着扬州盐运的衰颓日趋萧条,小玲珑山馆几经转手,最后被黄至筠买了下来,作为别院,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
因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故取名“个园”。
清代嘉庆年间,官宦家庭出身的黄至筠成为两淮盐业商总,在扬州购置了一处旧宅,休憩翻新后,造就了我国优秀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园林之一。
黄至筠极爱竹,该院的名字、取景、格局均与竹有莫大关联。取名“个园”,即不落俗套,也将主人的情趣映衬其中。游个园,一定不可错过极具特色的四季假山,若行至一遍,如有隔一年之感。
1、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揽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湾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
2、抱山楼: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
3、宜雨轩: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
旧宅来扬州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个园。首先,先笼统介绍一下个园。个园位于扬州东关街入口处,是扬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园林,也是扬州最富有盛名的园景之一。个园是座私家宅邸园林,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分为住宅、庭园,和松竹林三个部分,面积广阔,建筑多样。住宅部分原为四进三路,前进的砖雕门楼和轿厅已不存在,现存的还有三进两路。中路五开间,东路三开间。前两进为平房,后进为串楼。每进都建有幽房小院,院中具有不同的景色点缀。
一是以竹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二则是四季假山。个园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尤其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笋石、湖石、黄石和宜石的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
个园虽然一个私家园林,但真的不小。整体分为两部分,风景区(花园),住宅区。风景区很大,景色美不胜收。不过最为耀眼的应该是竹林了。怎么说个园的“个”字也是因为像竹叶才取得这个名字!清漪亭位于黄石砌就的秋山之前,有诗题“天气涵竹气;山光满湖光”。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具特色。竹林茂密、幽深,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象。
个园中大部分都是竹林和假山,绿意盎然,风景美不胜收。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笋石、湖石、黄石和宜石的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九月份的盆景园也很漂亮。
接下来介绍介绍住宅区。
丛书楼,原为扬州另一大盐商马日绾、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旧址,藏书有“甲大江南北”之称。门挂楹联是: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由当代书画家周志高书。意即读书要像兰竹虚怀若谷,治学要像山水坚定不移。抱山楼位于夏山与秋山之间:左为秋山,右为夏山,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连接两山,楼前“一”字形长廊如臂,拥抱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也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
个园具体就介绍这么多啦。谢谢阅读!
中国官方第一次真正提出四大名园的说法是在1992年的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向世界登载过一篇文章,该文系统介绍了中国的诸多园林,并在文后列举了中国四大湖、中国四大名园的名单,明确指出扬州的个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中国古建筑学泰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先生这样评价扬州个园:“以各种山石营构了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并与亭榭厅堂上下相通,为古典园林之精品,甚是难得,应为国之瑰宝。”
今日个园门口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书法就是罗哲文先生亲自题写的(下面截图为证)。个园是中国官方媒体向世界发布和国家文物局最权威泰斗认定的四大名园之一,说服力和公信力不是你那留园靠地方炒作可以偷换概念的。
我在给你说一句,就清朝园林达到巅峰的时刻,苏州园林也不如扬州园林。
这是清朝《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以园亭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肆胜”!
清朝《水窗春呓》中记载:“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上标明,集资修建当地行宫的商人一共修建了楼廊5154间,亭台196座。扬州有4处行宫,其中天宁寺行宫是专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乾隆帝六次南巡,扬州盐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园林,园林加上行宫,从扬州城里到平山堂,处处亭园楼台,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下面给你来2个大料,一个和帝王有联系的,一个和大盐商有联系的。
(1)百度《江南园林胜景》图册国宝档案20101103;珍藏在扬州博物馆,这是乾隆皇帝当年下扬州,把他眼里看到的扬州城的美景让宫廷画师给画了下来,一共42幅,再现了200多年前扬州城的美景。今日扬州古城修复景点都是参考这个来的。
不是太平天国运动扬州城内许多名园毁于战争,到今日就没苏州园林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