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京杭大运河建立的社会意义:
在社会领域,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渐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维护王朝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唐宋时期,和籴已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主要用以调节各地区由于丰歉等造成的收入、上供及粮食市场价格的不平衡。其中,宋代和籴完全是通过漕粮来实施的。明清两代王朝,着力于漕粮在平粜方面的运用,成效突出。
与唐宋不同的是,明清时期的平粜,主要是为了缓解粮食生产、灾害等因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完全是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出发。运用漕粮赈济灾荒,自秦汉始就已不乏成功案例。迄至明清,已成为朝廷的一项惯常举措。
所以,很多人看到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十分地兴奋,这对沿线的省市区来说,完全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大工程。
那开通之后,到底能够带来什么好处?我们一步一步地来看。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并不夸张,它的作用的确是比较大。
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京杭大运河具有久远的历史了,是沟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在古代的时候,就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同时,该大运河连通了我国五大水系,分别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整个大运河全长约1700多千米。然而,曾经的大运河一些河段,淤塞不通。导致整个京杭大运河出现了水流切断的情况。
虽然后面一直有相关性的工程计划,但是最终京杭大运河依然保持“阻断”的模式。所以,后面我国再次将京杭大运河的疏通列入了重点工作。
例如: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这都说明了我国对京杭大运河的重视,在纳入疏通项目之后,我国也加大了对该运河的疏通,
在2014年9月的时候,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到了2019年10月的时候,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已正式实现旅游通航。
2021年6月,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所以,这是我国一步一步通过努力,将这条大运河疏通出来的,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也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京杭大运河通水,能带来什么好处?
既然将其打通,那必然能带来好处,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来进行河道的疏通吧,主要分为三个点。
第一、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我国北方的水源是比较缺水的,但是由于农业灌溉,工业等影响,我们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水源,很难进行相关性的工作。
例如:滨海新区,河北沧州、衡水等市,需要为约60万亩耕地的水灌溉用水,如果进行地下水持续开采,甚至可能影响到北方人的生存。而在京杭大运河通水之后,就可以进行置换了,不需要利用更多的地下水来进行灌溉,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
第二、回补地下水。其实这个问题与上面有点相似,在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之后,地下的水源必然会减少,甚至可能在不断地出现枯竭。而加上现代农业,工业的需求加大。对水源需求增加,必然会影响更大。
如果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影响北方的地势条件等等。而在京杭大运河通水之后,水流就可以通过河床入渗,对沿线地下水进行回补,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
这样,就不存在地势变化等巨大的问题。例如:漳河、温榆河、七一河等河道补水,都可以实现。当然由于大运会包含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只要路过的区域,都可以补给,而并非只有这几个河流的区域,这就是好处。
第三、改善水源条件。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有水源的进入,就有水源的流出,那么比曾经“断流”情况之下,出现死水的水源肯定要好很多。所以,能够将更好的水源输送到沿岸,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系统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道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增加约9.5平方公里,改善运河水资源条件,促进运河生态环境复苏,为实现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的目标积累经验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大运会的通水,还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基础,它们可以从北走到南,增强不同省市区的动植物种群多样性。
所以,是多重效应。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而京杭大运河通水之后,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环境复苏,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等都将为我们呈现出来。
整体上来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这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并且,这么多年来,我国为了疏通这一条大运河也非常不容易,再次为大家的努力说一声辛苦了。当然,这对北方来说,完全是“福音”了。至少在水源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可以解决不少地区的问题了。
并且它也是属于南水北调的主要工程项目之一,它的价值已经远超整个“输送水源”的价值了。
就如我们看到南水北调的统筹数据,截至2021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东线向山东调水52.88亿立方米,中线向豫冀津京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
通水7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人,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因调水得到优化。而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之后,将可以输送更多的水源到北方地区。
那么再也不会出现很多区域缺少水源较为严重的情况了,这些工程都将可以实现改善。所以,未来就算是北方出现了比南方少水的情况,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的地区,都不太可能因为水源的问题而发愁了,直接合理利用水源就可以解决。北方的朋友,你能够感受到吗?
京杭大运河位于杭州的杭州市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栖至钱塘江段,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是世界文化遗产。
沿河有很多以运河文化、古街历史为主题的游览点,还有不少博物馆和美食街,这些景点分布得较为分散,如果想要单个到达,会花费太多时间,比较值得推荐的是坐着水上巴士去游运河、享美食、看博物馆。
对游客来说比较实用的是水上巴士1号线,从濮家/武林门经
的游线,这条线路发展得比较成熟,沿途也有不少博物馆和美食街。武林门站附近的
、浙江省科技馆等适合学生、小朋友来长知识。信义坊站附近以美食为主,信义坊美食街、
都在近旁。信义坊附近有个新建的
,是中国唯一供奉厨神的寺庙,里面有两座清代石塔。拱宸桥站旁边的
,有许多茶馆、饭店、咖啡馆,晓枫书屋、
就在这里,你还可以逛逛
,这里保留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此外,也有一些观光线路可以选择,比如运河夜游,可从武林门到拱宸桥再返回,看运河两岸的灯光工程;
一日游,含7小时游览,不定时发船,出发前先电话预约。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参考游览时间:12小时-3天。
1、因为现在京杭大运河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所以现在不用了。
2、它的综合质量受到了泥沙水质变化的影响。京杭大运河还是存在一定的经济价值,它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作用不可磨灭。京杭大运河是古代运河中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一条运河,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x0d\x0a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x0d\x0a\x0d\x0a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x0d\x0a\x0d\x0a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x0d\x0a\x0d\x0a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x0d\x0a\x0d\x0a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x0d\x0a\x0d\x0a地理位置: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x0d\x0a\x0d\x0a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x0d\x0a\x0d\x0a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x0d\x0a\x0d\x0a京杭大运河价值堪比长城\x0d\x0a\x0d\x0a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x0d\x0a\x0d\x0a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x0d\x0a\x0d\x0a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率极大\x0d\x0a\x0d\x0a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x0d\x0a\x0d\x0a“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x0d\x0a\x0d\x0a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x0d\x0a\x0d\x0a“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x0d\x0a\x0d\x0a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这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在现在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主要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农业灌溉体系的建立、提升境内航运能力等。
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作用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立
河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现在,整个大运河,除北京到天津、临清到黄河两段,其馀河段均已通航。正在规画的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大运河将是重要的输水线路。已建成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和7个设在大运河上的梯级抽水站等配套工程,已能北调江水至陇海铁路沿线;在江淮地区暴雨形成洪涝时,也能通过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及时排涝入江,保证里下河地区66万多公顷农田稳产丰收。随着中国大陆旅游业的发展,大运河还将成为重要旅游路线。现已开辟苏州至杭州200多公里的大运河旅游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和1957年兴建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千吨级船闸,开始了对古老的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1959年以后,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徐州至长江段400余公里的运河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2000万吨,并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确保里下河地区1500万亩农田和80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发挥航运效益。济宁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建成16座通航梯级,其中大型船闸12座。运河及其沿岸河流、湖泊已节节设闸控制,洪水期调泄,枯水期补给,江水北调工程已初具规模。徐州以南河段,船闸年通过船舶吨位已达1370余万吨,年货运量达5500万吨。为适应货运任务的迅速增长,分流煤炭南运,济宁至杭州段的运河扩建续建工程业已开始,将进一步浚深扩宽航道,加建复线船闸,沟通运河至钱塘江的航道,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使运河单向通过能力达到3500~4000万吨,承担起年运量1亿吨的总货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