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毫米,尾长100~12毫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
大熊猫性情通常情况下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1、嗜好饮水: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2、爱爬树: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3、爱吃竹子: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几乎完全以竹子为生。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消化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
大熊猫繁衍力较差
大熊猫平时都是单独居住,到了生育阶段,就会雌雄相互吸引,在茂密的竹林里,开始进行求爱活动。但是雌性熊猫一年只发情一次,每次只有短短的2-3天时间,发情期也十分短。
熊猫是那种多雄相争交配权的物种,而且大熊猫一生中产子数量很少,他们的小宝宝也不容易活下来,这也导致熊猫繁衍能力很差。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
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竹笋。但是由于在一年里只有夏天才有鲜嫩的竹笋,所以大熊猫主要还是吃竹子叶和竹子杆的。在有竹笋的季节,大熊猫会放开肚皮可着劲的吃,每天可以不停的吃超过18个小时,食用超过30公斤的竹笋。
首先来说,竹笋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以及脂肪。相比较而言,竹子杆的蛋白质含量就少了很多了。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大熊猫也是需要很多蛋白质的,自然会挑选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食物了。同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竹笋的口感和味道比竹子杆和竹子叶好太多了。
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但是并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野外的大熊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会挑选特定的竹子种类或者竹子的部位来食用。由于竹子是一种低营养,高纤维物质的食物,所以大熊猫会有选择性的挑选竹子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比较低的部分食用,比如说鲜嫩的竹子或者是刚长出来的竹子叶。
没有可口的竹笋或者鲜嫩的竹叶,大熊猫也只能吃竹子的杆了。大熊猫在吃竹子杆的时候,也会有选择性的吃竹子杆中上部分比较嫩的部分,下半部分的杆一般都会被大熊猫直接扔掉。
说到国宝熊猫,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给人的印象都是萌萌哒,由于它的人气很高,受到全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那么大熊猫有哪些特点呢?
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头大、圆,头身比大,脸圆,不会显得有攻击性,圆滚滚的身材,有着柔软的皮肤和毛发;大熊猫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内八字慢吞吞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它可以保存能量,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为了能更方便的采食竹子,大熊猫的腕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和其它五趾配合,可以很好地对握住竹子、爬树等。
大熊猫的特点,头大、脸圆、圆滚滚的身材,毛发柔软,长相呆萌,没有攻击性,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内八字慢吞吞的。
1、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毫米,尾长100~12毫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2、大熊猫性情通常情况下总是十分温顺,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色的3、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4、大熊猫为杂食性动物,它的食谱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
5、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