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1、淘汰污染物排放;2、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3、鼎力大举推行清洁生产;4、加速调整能源结构;5、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6、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7、用执法、尺度“倒逼”工业转型升级;8、建设环渤海包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9、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务应急治理;10、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

1淘汰污染物排放。周全整治燃煤小锅炉,加速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革新。整治都会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镌汰黄标车。
2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伍产能镌汰使命。
3鼎力大举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鼎力大举生长公共交通。
4加速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自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5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6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增强国际互助,鼎力大举培育环保、新能源工业。
7用执法、尺度“倒逼”工业转型升级。制订、修订重点行业排放尺度,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执法。强制公然重污染行业企业情况信息。宣布重点都会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8建设环渤海包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增强生齿麋集地域和重点大都会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情况整治目的责任审核系统。
9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务应急治理,凭据污染品级实时接纳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灵活车限行等措施。
10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提倡节约、绿色消耗方式和生涯习惯,发动全民到场情况掩护和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