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建筑格局有哪些

2023-08-28 04:14:19 浏览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修建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那寒山寺修建格式有哪些呢?

寒山寺建筑格局有哪些

1、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修建,首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修建结构没有严酷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背后一尊气势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部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2、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火线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眺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贵重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的反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

3、寒山寺寺院结构并不寻求阁下平衡,照墙和山门根基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结构。寺中到处皆院,错落相通。

以上就是对于寒山寺修建格式有哪些的相干内容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