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二叉树的方法

前序遍历:按照“根左右”,先遍历根节点,再遍历左子树 ,再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按照“左根右“,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后续遍历:按照“左右根”,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遍历根节点其中前,后,中指的是每次遍历时候的根节点被遍历的顺序============
二叉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的应用面非常广,并且由他改进生成了很多重要的树类数据结构,如红黑树,堆等,应用价值之高后面深入学习便有体会,因此,掌握它的基本特征和遍历方式实现是学好后续数据结构的基础,理论方面其实我们看到二叉树的形状,我们自己画图都能总结出来,但是代码实现这一块,初学者不是很好理解,树的遍历利用了递归的思想,递归的思想本质无非就是循环,方法调方法,所以,理解二叉树遍历的代码实现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它的遍历思想自己画出图来一步一步的遍历一遍,先把这个遍历过程想明白了,然后再根据递归的思想,什么时候调什么样的方法,自然就能很容易想明白了
要构建二叉树及对二叉树进行操作首先得构建节点,节点包括节点的值还有它的左右孩子,
对二叉树的操作有构建,遍历(递归,非递归,层次遍历)。栈的特点是先进先出,用栈能保留二叉树的访问路径,所以二叉树的非递归遍历应该用栈来操作,队列是先进后出,用来层次打印二叉树。
假设某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是abdgcefh,中序遍历序列是dgbaechf,画出二叉树,并给出其后序遍历序列。分析过程:
以下面的例题为例进行讲解: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分别是abdgcefh、dgbaechf,求二叉树及后序遍历序列。
分析:先序遍历序列的第一个字符为根结点。对于中序遍历,根结点在中序遍历序列的中间,左边部分是根结点的左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右边部分是根结点的右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先序:abdgcefh --> a bdg cefh
得出结论:a是树根,a有左子树和右子树,左子树有bdg结点,右子树有cefh结点。先序:bdg --> b dg
得出结论:b是左子树的根结点,b无右子树,有左子树。先序:dg --> d g
得出结论:d是b的左子树的根结点,d无左子树,有右子树。先序:cefh --> c e fh
得出结论:c是右子树的根结点,c有左子树(只有e结点),有右子树(有fh结点)。先序:fh --> f h
得出结论:f是c的左子树的根结点,f有左子树(只有h结点),无右子树。还原二叉树为:
这个是二叉树里面的一种遍历情况,前序遍历也叫做先根遍历,可记做根左右。
前序遍历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