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市场上,货币其实就是一种商品,在本质上跟商品买卖差不多,所以就想商品价格上下波动一样,汇率也会浮动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而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1971年8月1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任由美元汇率自由浮动,到1973年,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外汇市场随着各种汇率的不停的浮动而不断发展。
浮动汇率按政府是否干预,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两种。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本国货币的汇率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采取自由浮动汇率的国家几乎没有。由于汇率对国家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的均衡有重大影响,各国政府大多通过调整利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以及控制资本移动等形式来控制汇率的走向。
05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币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基本上是从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策为承担大国的责任,主动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之后就一直实行僵化的固定汇率制。直至2005年7月21日,央行进行汇率改革,改固定汇率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产生浮动,但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还是属于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
所以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盯住美元这一基本属性没有变化,唯一其变化的是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再固定,而是出现浮动,到目前为止,浮动方向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