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艺术特色有哪些

2023-10-05 17:23:35 浏览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那么《儒林外史》艺术特色有哪些呢?

儒林外史艺术特色有哪些

1、布局。《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联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布局却与人们泛泛所说长篇小说的布局有着很大的差别。小说全书中没有贯串始终的首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自力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首要脚色。有的人物上场体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呈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呈现,但根基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荟萃,它以明代为配景,揭破在封建独裁下念书人的精力出错和与此相干的种种社会毛病,有一个很是明确的中间主题,也有大抵清晰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同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类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跟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间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勾当,并以祭泰伯祠为首要事务;末了以“贩子四大怪杰”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

2、白描。《儒林外史》通过准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开”、“不觉得奇”的人事的抵牾、不调和,显示其蕴含的意义。比方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眼前吹捧:“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自制。”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纷歧,展现严贡生敲诈恶棍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用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果断不愿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照旧不愿,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刚刚而已”。汤知县见他居丧云云尽礼,正发急“倘或不消荤酒,却是未曾备办”,突然瞥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3、嘲讽艺术。《儒林外史》通过不调和的人和事举行婉曲而又尖锐的嘲讽。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官吏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肃静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媒婆伏在雕栏上看执事,“权媒婆一手扶着雕栏,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高贵、肃静与风趣、轻佻组合在一路,化高贵、肃静为风趣好笑。

以上就是对于《儒林外史》艺术特色有哪些的相干内容。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