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其隶属于安徽省,地处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被称作“三省通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黄山市因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而名震天下,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访。那么黄山必看的景点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黄山十大景点排行榜,一起来看看。

齐云山早在唐朝时期就是非常重要的道教活动地,现如今在山上还可以看见不少道观和摩崖石刻,这片景区的海拔不高,但是整个游玩下来确实需要点时间,因为它的细节确实太值得人们精心研究了。
太平湖清澈碧透的湖水宛如一幅水墨画一般,即便是简简单单的走在湖边也会给人一种别样的体验,很值得一去。
背景翡翠谷因翡翠一般的水潭和瀑布而得名,这片景区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比较平稳的,因此玩的过程中会比较轻松,即便是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参与进来。
呈坎是按照阴阳八卦阵来布局的,很有一番特色。这里的建筑主要源自明清时期,并且在细节方面呈现的很是精美,很值得一观。
徽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这里大部分都保留着原有的风貌,建筑上的雕刻十分的精美,如果晚上再配合着灯光,会显得更加的惬意。
西递是一个很典型的徽派古村,这里的主要景观就是欣赏徽派建筑,整个村庄的布局宛如迷宫一般,方向感不强的人可千万不要一个人走哦。
屯溪老街是黄山十分有名的小吃街和商业街,在街道的两旁林立的是十分气派的徽派建筑,它特色的茶叶、砚台、古玩都是街道上很受欢迎的商品,喜欢这里的的人还可以在街道的客栈中稍作歇息,体验到古人远途的韵味。
宏村景区被誉为是“中国画里乡村”,这里面的美食还被《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走进其中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还以为走进的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花山谜窟原称“古徽州石窟群”,它是黄山山脉的延伸部分,是一个集青山、绿水、田园景致、千年谜窟、奇峰怪石、庙宇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大成。它的石窟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古代巧夺天工人为开凿的怪异洞窟,石窟岩壁上的凿痕至今依旧清晰如初,有的洞窟空间奇大,有的洞窟石柱擎天,尤其是有两个石窟的洞口就开在新安江的水中,更是让人觉得扑朔迷离。
黄山风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双重遗产,它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为三大黄山主峰。黄山的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指“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的迎客松更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它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生态保护完好,是中国的标志。
黄山四绝奇松黄东雷青绿山水画《黄山》(4张)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位于玉屏索道附近),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卧云峰陡腰),卧龙松(位于卧云峰),团结松(连理松位于始信峰途中),龙爪松(位于始信峰),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陪客松(位于玉屏景区)──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怪石梦笔生花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云海黄山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云海(20张)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松谷景区地处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由芙蓉岭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余级石阶,海拔高差1100米。
黄山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面积1655公顷,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
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海拔高度仅890米,是一处谷地。宋代丞相程元凤曾在此处读书,故名丞相源。
2018年8月21日,安徽黄山风景区现云海美景和佛光奇观。蓝天下的黄山松石峰林,在飘浮的云烟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动感的中国画。
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一般来说游览黄山均乘车至此,现为黄山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
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东经118°09'、北纬30°08'),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黄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同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雄峻瑰奇,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黄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景区内奇峰耸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拨均在1800米以上。黄山以变取胜,一年四季景各异,山上山下不同天,而且朝夕有别。初春: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漫山杜鹃,争奇斗艳,十里桃花,姹紫嫣红;盛夏:涌泉池清,峭壁飞瀑,层峦叠翠,绿荫遍地,奇花异草,芳香诱人;金秋:丹枫如火,山花流芳,层林尽染,凝紫飞红,绚丽璀璨;严冬:银装素裹,玉树琼楼,雾松冰挂,晶莹雅洁。黄山独特的花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黄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巨幅画卷,赋予了黄山的艺术魅力,塑造了黄山永恒的灵性、神奇的风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据此又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域中植物1450余种;动物470余种,古寺庙亭阁,碑碣石刻200余处。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没上黄山的人向往黄山,上了黄山的人更留恋黄山。它会使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目前,黄山的开发建设已有相当的规模,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景区内已先后开通云谷索道、玉屏索道和太平索道,四星级宾馆3家,黄山至屯溪的64公里二级公路全面开通。黄山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1990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卫生山"、"安全山",1997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山",1998年被中央文明委、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定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1999年11月,黄山风景名胜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届国际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世界荣誉奖。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一年365天只有52天可以看到云海。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黄山云海,特别奇绝。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
黄山年平均有雾淞62天,雨凇35.9天。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黄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所以有的地方多雨凇,有的地方多雾凇,有时两者可同时出现。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的区分
黄山市成立后,因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这就是: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
黄山市原为徽州地区,是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徽学”(其他两个是“藏学”“敦煌学”)的发源地。1987年,为发展黄山旅游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同时将原黄山市(县级市,原太平县)改为黄山区,这样就有了三个不同性质的“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北大门)、黄山风景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南大门)。
黄山风景区(也就是要游览的黄山脚下)目前在黄山区的政区内,不在黄山市政府所在区,黄山市政府所在区以及黄山车站、黄山机场距黄山风景区约70公里。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黄山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气候温和,四季都有奇丽的景色。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黄山景观集中在东到黄狮党、西至小岭脚、北起二龙桥、南及汤口镇的面积15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著名胜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主要旅游区有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六个风景区。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
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
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
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松。在黄山晴赏奇松怪石,阴观云海变换,雨觅流泉飞瀑,雪看玉树琼枝,风听空谷松涛。
尤以冬季景观更为奇特。冬日黄山玉砌冰雕、银妆素裹,不仅有冰挂、雾凇等奇景,更有云海、佛光等幻像。据资料记载,冬季是黄山云海生成最多的季节,有时茫茫云海,一连数日竟不消散。正因如此,国内外旅游者对黄山冬游的兴趣颇浓。
春天里,登黄山赏花,山岭上、群峰间,一路走来山花娇俏,次第盛开、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舞动青山,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香甜。春天里,在黄山倾听生命的脉息碰撞在山岩上的回响,透明的松影摇曳在山间的浮云迷雾之间,渐隐渐现,或浓或淡。春天的黄山以绿色为主调,红色、粉色、白色任性点缀其间,营造着中外游客享受春光,登高赏花,品味旅途的新境界。
赏花:3月闻花香5月盛花期6月有花赏
暖阳三月,春回黄山。山巅玉兰花次第待放。红云旖旎、遥望胜雪,给新绿的黄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黄山是我去的旅游景点中第一个爬的山,肯定是中国第一名山,当时上网搜索最佳旅行地点,看到网上推荐最多的就是黄山和九寨沟,黄山以山闻名,九寨沟以水闻名,估计在也世界旅行目的地也能排列前茅吧。
我是2014年去的黄山,之前对爬山这个事儿没啥兴趣,感觉就是累累累,折腾半天要老命了,我爸特别喜欢运动一直想去爬山才下决心去玩的。当然了我们选择的是最轻松的路线,云谷索道上玉屏索道下。为了等日出在山上住了两天,第一天在猴子观海看到了云海,第二天在光明顶欣赏了日出。最辛苦的是冒雨下到西海大峡谷,除了大雾什么也没看到。
爬山确实辛苦,但是黄山的日出云海确实很美很震撼,看图片冬日的黄山又是另一番美景,期待有机会再去一次,最好能一年四季各去一次。
时间真快,游黄山竟然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
2014年的秋天,本意是去塔川看秋色的,都到了黄山脚下,哪有不去看黄山的理由?!
我老家是泰山脚下,自古有“黄山归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泰山登过好几次,但黄山到目前为止,是仅有的一次。泰山主要是人文景观,而黄山则纯属自然风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确名至实归。
黄山素以松奇、石怪著名,而云海、冬雪更是闻名天下。可惜那次我们去黄山,头天上山时天气还好,第二天则倾盆大雨。
登黄山得有个好体力。那天我们纯粹是用脚量上去的,累个半死。
第一天天气很好,可都用在爬山了,累的竟然无心欣赏美景,想来真是可惜呀,哈。
上边这些照片都是头天下午到达山顶后拍的,并且那天的日落还非常美,所以以为第二天肯定是个好天。
谁知第二天倾盆大雨,到下午的时候,雨才稍小,看等天睛无望,只好下山,小雨中与迎客不期而遇。
所谓云海,是在下到半山腰的时候老天给了次机会,时间不长,但也算不太遗憾。
这里才是真正看云海的地方,只不过雨太大,哪有什么云海,哈。
其实冬天雪后的黄山才是最美,所以黄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几年前的十一月份去的,感受了一下冬日的黄山。记得是先坐缆车,然后下缆车后还要爬一段路才能到山顶。到山顶时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非常适合拍照。黄山是去过山中最美的山。山顶上晚上还是有点冷的。当时导游告诉我们,有很大几率第二天早上看到日出,她说看到日出要看运气的。一行人第二天很早就起床了,翘首以盼,结果还是没看到日出,有些遗憾。感觉整个日出过程时间很短。虽然没看到日出,但看到了云海,很特别。
了解到黄山地处三省交界处,周边的景德镇,宏村都值得一去。有机会还会多来几次黄山,体验一下不同季节的黄山和不同线路爬黄山,两天在黄山,其他几天感受一下古徽州,景德镇。
这些年爬过的山也有不少了,著名的就有黄山、泰山,张家界等。在这些山岳风景中,个人感觉还是黄山最美。
1997年春天,我和几个同事(当时都还是二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就一起去过黄山一次。那时体力好,我们从前山上,后山下,全程徒步。我们一边爬山,一边赏景。当时天气也好,感觉黄山风景确实名不虚传。一路走过,真是步步皆景,确是人间仙境!当时的游览线路是半山寺、天都峰、鲫鱼背、迎客松、光明顶(莲花峰休峰),然后下山。虽然很累,但累并快乐着!不过那次回来,我们几个都叫唤腿疼,我的腿疼持续了一个星期。
去年暑假,我带小孩跟一同事一家,又对黄山作了次自驾游。这次我们主要游览了始信峰、西海大峡谷等处。上下都乘索道,感觉很省体力,也不怎么感到累了。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感觉黄山的美更甚当年,特别是新开发的西海大峡谷,又是另一番美不胜收好景致,令人震撼!
黄山的美景处处是,时时有,常常新,真的还想再游黄山一次!不说了,还是传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吧。
今天刚游...190块门票...可以三天之内用两次...很美...也很累...挺值得一去,我看天气预报,选的天气,千万别下雨天去玩儿,能见度几米...全是雾...我们自己上山带吃的,景区东西很贵,因为都是挑夫挑上山的...索道上去要90块,下来也要90块,17点停运,要及时下山,否则要自己下山3个小时,而且超级累,西海大峡谷值得一逛,险峻,谷底有地轨缆车100块...今年天都峰关闭...莲花峰开放(已关闭5年)这两个高峰要三到五年交替开放维修...莲花峰比天都峰要高,但没有天都峰险峻!我们山脚下水街民宿住的一天94块,老板人很好...每天接送到景区,相对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