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一直是国际间复杂的博弈。货币政策,其核心内容是:维持相对稳定、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各国外汇储备规模、全球贸易与投资等因素对各国的汇率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近期,美联储(Fed)主席耶伦称将于6月加息。这将使美联储年内加息两次,预期明年才会加息一次,成为全球货币宽松的“风向标”之一。因此,全球央行都在研究如何让汇率政策保持相对稳定,并进行汇率风险对冲。
从银行角度看,汇率政策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收益,汇率政策也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等产生影响。从外汇储备角度看,一般来讲,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会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持续稳定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之上。外汇储备可以分为储备资产和储备负债,储备资产包括外汇本金、利息和有价证券以及商业银行间拆借形成的外币借款等各种负债。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在外汇市场交易所得和外汇负债之间的差额估算,我国约有16万亿元,占其外汇总规模的50%以上。中国外汇储备已连续20多年保持在5万亿元以上。而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报告》中表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拥有外汇资产4.7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简称“外储”)。其中2017年3月末为4.74万亿元,2018年3月末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币种为人民币。表中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2.41亿美元(按中间价计算)。表1中“外汇”部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将外汇按不同币种分为1元、5000元四种。可见目前欧元仍然是我国对外出口中使用以外币计价并主要以境内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最主要使用货币之一。我国以人民货币存在于外汇市场当中并定期进行换算处理、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挂钩。因此,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交易人民币资产可以有效对冲外汇储备变动;同时国内企业外币借款、投资、进出口等也有利于本国货币汇率变化;且银行对于客户也具有一定话语权;因此在进行外汇经营业务时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外汇收入。而对外汇负债而言则可以对冲一定程度上的外币资金流出(其中跨境贸易融资)而降低其流动性,使得银行在外汇业务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外汇储备是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中较为活跃的币种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对外汇需求变化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外汇市场上可利用一些外汇交易工具来进行汇率投资交易:根据一定外币金额计算出相应外币借款金额除以贷款金额再由各

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上各个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状况,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汇率制度安排,虽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存在一定缺陷。在汇率制度安排中,各国货币政策不同阶段形成一定的差异;但存在较大的一致性和趋势性;各国金融市场体系相对稳定,存在一定压力;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平衡性和可预测性:汇率可以波动到均衡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可预测性差;可预期性高。通过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因此影响着不同经济体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实际行为。因而在汇率制度安排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例如,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下,一个经济体可以根据自身经济、金融状况、对外开放政策等对其汇率进行灵活调整。在一国内可以通过对汇率政策进行干预来实现本国货币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稳定与平衡;也可以通过汇率机制进行调整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和利益等。因此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都不是单一变量、单点机制能改变的!世界也需要多极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