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的定义原来是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泛指房山周口店以南的山上出产的石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上能开采的石头已经枯竭,现在房山石的定义已经很广泛,只要是燕山山脉出产的

带有一定文理的统称为房山石了。
假山,作为中国自然山水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中国园林的民族形式有重要作用。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它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我国幅员广大,地质变化多端,为掇山提供了很优越的物质条件。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所收录的石种有116种,但其中大多数属于盆玩石,不一定都能适用于掇山。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书中收录了15种山石则大多数可用于堆山。从一般掇山所用的材料来看。假山的材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大类:
湖石即太湖石,因原产于太湖一带而得名。实际上湖石是经过溶蚀的石灰岩,在我国分布很广,只不过在色泽、纹理和形态方面有些差别。在湖石这一类山石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太湖石:真正的太湖石原产在苏州所属太湖中的洞庭西山,其纹理纵横,脉络起隐,石面上遍多拗坎,称为“弹子窝”。扣之有微声,还很自然地形成沟、缝、穴、洞。有时窝洞相套,玲戏剔透,蔚为奇观,有如天然的雕塑品,观赏价值比较高,此石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
2、房山石:产于北京房山大灰厂一带山上,是石灰岩,但为红色山土所渍满。新开采的房山岩呈红色、桔红色或更谈一些的土黄色。日久以后表面带些灰黑色,但有一定的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
3。英石:常见于岭南园林,也用干几案石品。原产于广东英德县一带。英石可分为白英、灰英和黑英三种,质坚而特别脆,用手指弹扣有较响的共鸣声,淡青灰色,有的间有白脉笼络。这种山石多为中、小形体,很少见有很大块的。
4、灵壁石:原产安徽省灵壁县,石产土中,被赤泥渍满,须刮洗方显本色。其石中灰色而甚为清润,质地亦脆,用手弹亦有共鸣声。石面有坳坎的变化,石形亦千变万化,但其很少有宛转回折之势。这种山石可掇山石小品,更多的情况下作为盆景石玩。
5、宣石:产于宁国县,其色有如积雪覆于灰色石上。
黄石是一种带橙黄颜色的细砂石,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皆有所产,以常熟虞山的自然景观最为著名。其石型体顽夯,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雄浑沉实,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地方青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北京西郊洪山一带均有所产,青石的节理面不像黄石那样规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纹理,也有交叉互织的斜纹,就形体而言,多呈片状,故又有“青云片”之称。
石笋是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类山石的总称。这类山石产地颇广,石皆卧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园林中常作独立小景布置,常见的石笋又可分为:
1、白果笋:是在青灰色的细砂岩中沉积了一些卵石,尤如银杏所产的白果嵌在石中,因以为名。北方则称白果笋为“子母石”或“子母剑”,“剑”喻其形,“子”即卵石,“母”是细砂母岩。
2、乌炭笋:是一种乌黑色的石笋,比煤炭的颜色稍浅而无甚光泽。
3、慧剑:是一种净面青灰色或灰青色的石笋。
4、钟乳石笋:即将石灰岩经溶融形成的钟乳石倒置,或用石笋正放用以点缀景色。
诸如木化石、松皮石、石珊瑚、石蛋等。木化石古老质朴,常作特置或对置。松皮石是一种暗土红的石质中杂有石灰岩的交织细片,石灰石部分经长期溶融或人工处理以后脱落成空块洞,外观像松树皮突出斑驳一般。石蛋即产于海边、江边或旧河床的大卵石,有砂岩及各种质地的。
总之,我国山石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我国掇假山要因地制宜,不要沽名钓誊地去追求名石,应该“是石堪堆”,这不仅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同时也有助于发挥不同的地方物色。
房山石是在北京皇家园林中大量运用的园林景观石,由于地理位置和石头自身特点,房山石在北方皇家园林中大量运用,它自身雄浑、厚重、敦实的特性与北方皇家园林庄重、造型雄浑、规模体量大相结合,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推向高潮。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太湖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观赏价值很高。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
英石是经大自然的千百年骤冷曝晒,箭雨风刀,神工鬼斧雕塑而成的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石灰石,"瘦、皱、漏、透"四字简练的描述了英石的特点。英石大的可砌积成园、庭之一山景,小的可制作成山水盆景置于案几,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形成于8亿多年前。因其质、形、色、纹有艺术欣赏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纹褶皱缠结、肌理缜密,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造型粗犷峥嵘、气韵苍古。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多数黄蜡石是观赏石,它产自江河,历经亿万年搬运和冲刷,产生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外形。具备了"漏、透、瘦、皱"传统赏石要素。特别是黄蜡石中的晶蜡,石表凹凸不平,纹路纵横交错,有如"筋骨裸露",观赏价值高。
龟纹石是以它的裂纹纵横、雄奇险峻,酷肖名山而著名的。主要产在宿州市灵璧县西北80公里处。主要用来做假山,修驳岸,做盆景假山。
泰山石以其古朴、苍劲、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又加上民间有泰山石能避邪、镇宅等传说,取稳如泰山,石来运转之意,近年来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风水石。泰山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无价之宝。
就是要看总体感觉如何,有无致使的缺陷。
上下、四面全看到,观察是不是山景石或象形石。
仔细查看石头的图案,不求石纹多而密,只要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富有动感、哲理和神韵,能给人以启迪,就是好石头。
看看石头的着色是否艳丽、和谐、色差、浓淡是否考究。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北方园林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北方园林特点鉴赏
北方园林的特点介绍
1、北方园林,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2、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以北京为例,除西北郊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3、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比较地要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协调。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摹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岸、石矶,或作峰石的特置处理。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不同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4、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家园林植物造景的主题。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
5、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比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
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1.明清古典园林特点
2.北方园林景观常用植物
3.北方园林绿化常用植物
4.北方园林绿化树种
5.北方可以种植的绿化苗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