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

低高度(150-200千米):大气影响很大,卫星寿命7-21天,拍摄景物的图像分辨率高,常用于侦察卫星。2.中高度(350-1500千米):有一定的大气影响,卫星寿命在1年左右,用于地球资源技术卫星。3.高高度(35800千米):用于同步卫星,寿命长,不对地面成像。
根据用途不同,通常分为:1、低高度(150-200千米):大气影响很大,卫星寿命7-21天,拍摄景物的图像分辨率高,常用于侦察卫星。2、中高度(350-1500千米):有一定的大气影响,卫星寿命在1年左右,用于地球资源技术卫星。3、高高度(35800千米):用于同步卫星,寿命长,不对地面成像。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往往气体行星的卫星都很多。八大行星共有卫星205个,除水星和金星外,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环绕。按卫星多少的排名顺序是土星82个,木星79个,天王星27个,海王星14个,火星2个和地球1个。不同卫星的体积和质量相差悬殊,半径大于1000千米的卫星有7个,月球即为其一。
人造卫星中,**卫星高度最低,低的只有一百多公里,以便清晰地拍摄地面的照片,因为稀薄大气的阻力,所以寿命也不长;高度较高的有同步静止卫星,高度在3.6万(35,786)公里,还有科学探测卫星,如我国发射的“双星”探测卫星,最远有8万多公里。
一、通讯不同1、高轨道:高轨道的通讯采用可见光激光。2、低轨道:低轨道的通讯采用无线电。二、轨道高度不同1、高轨道:高轨道的的轨道高度为2000千米—2万多千米。2、低轨道:低轨道的轨道高度为200千米—2000千米。三、运行周期不同1、高轨道:高轨道的绕地球运行周期较长。2、低轨道:低轨道的绕地球运行周期较短。
四百公里左右,也有一千多公里。
由公式V=根号下(GM/R)得: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角速度也变小!所以线速度:同步轨道卫星由于卫星以7.9公里/秒的速度飞行会受到很大的阻力,并且与空气磨擦会产生数千度甚至上万度的高温,从而烧坏卫星。因此,必须把卫星的轨道选在稠密大气层以外,即120公里的高空,这时空气密度只有地面的几千万分之一了。中轨道卫星600~900KM,高轨道卫星2800~3700KM同步卫星:地球同步轨道是倾角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因为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将始终位于赤道某地的上空,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这种轨道卫星的地面高度约为3.6万千米。它的覆盖范围很广,利用均布在地球赤道上的3颗这样的卫星就可以实现除南北极很小一部分地区外的全球通信。 要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得满足下列条件: ●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轨道倾角为0°; ●轨道偏心率为0,即轨道是圆形的; ●轨道周期等于等于地球自转周期。静止卫星的高度为35860公里。
不同用途的卫星,轨道高度也不同。一般对地观测卫星的轨道高度不算太高,属于中低轨道卫星。如我国的风云1号、风云3号气象卫星的轨道高度都在800多千米,资源探测卫星轨道高度在300-500千米,**卫星因为要尽可能看清地面目标,所以它们的轨道高度更低,甚至只有100多千米。因为地球大气层的顶层一般设定为100千米(其实大气层与宇宙空间没有明确界限),所以不可能有高度在100千米以下的长期卫星,只是处于转移轨道上的卫星在此高度上暂留。高轨道卫星一般与通讯有关。如美国的GPS卫星,共有24颗,平均轨道高度2.02万千米。而组成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中,有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30颗中高轨道卫星高度为2.13-2.15万千米。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基本都是通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轨道在赤道上空,高度3.6万千米,这条轨道上的卫星是典型的高轨道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