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说明蔺相如有识人之能,很有见识,另一方面阻用赵括,可见他忠心爱国,尽职尽责,其他特点如下:蔺相如聪明,这从流芳千古的“完璧归赵”故事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勇敢,从渑池之会中可以的出来;蔺相如大度,从负荆请罪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机智,从其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的处事方式可以看出来。

赵雍(约前340—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子。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前325年即位为赵侯,前323年正式称王。1、赵王是个知人善任,守信的人,还是有一个君主应该有的气度;2、赵王为邯郸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人们尊敬;3、赵国君主赵雍正式称王,即赵武灵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赵王。
赵王是赵武灵王的儿子您叫赵何。赵括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善于纸上谈兵,赵王派他为大将,领兵抵抗秦军。结果在长平一战。让秦军歼灭40万人,赵括也被秦军杀死。蔺相如是赵国的宰相,因为完璧归赵和绳池会。为赵国立了大功。被赵王拜为上卿。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立过很多军功。曾经嫉妒蔺相如被拜为上卿,而和蔺相如不和,后因蔺相如忍让而感动,结果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如初,共保赵国。
廉颇为国家这个大局舍弃个人的恩怨,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应该是渑池会面。讲述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体现了蔺相如是一个爱国的,心思缜密、不畏强权,临危不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