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 SDK中提供了4种用于跨进程通讯的方式,Activity、Content Provider、Broadcast和Service。
 
Activity可以跨进程调用其他应用程序;
Content Provider可以跨进程访问其他应用程序中的数据;
Broadcast可以向android系统中所有应用程序发送广播;
Content Provider返回的是Cursor对象,而Service返回的是Java对象,这种可以跨进程通讯的服务叫AIDL服务;
Android插件化开发原理是基于Android的动态加载技术,通过将应用功能模块或插件以独立的APK文件形式存在,然后通过动态加载的方式将插件安装到宿主应用中。具体实现原理如下:1. 宿主应用加载插件:宿主应用通过类加载器动态加载插件中的类文件,并将插件中的资源文件加载到宿主应用的资源管理器中。2. 插件与宿主通信:宿主应用提供接口供插件调用,插件通过接口与宿主应用进行通信,实现跨插件和宿主应用的功能调用。3. 插件生命周期管理:插件和宿主应用的生命周期需要进行管理,保证插件在宿主应用可用期间进行加载和卸载,并能够进行相应的生命周期回调。4. 插件资源隔离:为了避免插件之间的资源冲突,需要进行插件资源隔离,保证每个插件都有独立的资源命名空间。5. 插件权限管理:插件需要借助宿主应用的权限进行一些操作,宿主应用需要对插件的权限进行管理,避免插件滥用权限造成安全问题。通过插件化开发原理,可以实现应用功能的动态扩展和灵活组合,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解决应用模块化、组件化和动态更新的方式。
Android插件化开发原理是将应用程序分解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作为一个插件存在,动态加载到宿主程序中运行。插件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并互不干扰,同时也可以与宿主程序进行通信,实现功能扩展和模块化开发。
这种开发方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可以减小应用程序的体积,提高用户体验。
android是属于技术栈的,因为现在趋向于移动化,数字化技术,必然涉及到多端,多技术共同作用。比如一个项目会设计到前端,后端。而前端在移动化则体现为android app开发,一个完整的android开发则除了前端业务和界面,必然涉及到后端,后端则处理数据个网络,有了后端,android前端才能实时和后端通讯,更新最新的数据。android前端开发涉及到技术主要为app开发,后端则涉及为服务器端开发,前端又分为应用,jni,系统等层面,所以android是属于技术栈的一个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