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霞帔,汉语成语,拼音是fèngguānxiápèi,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军服。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那么凤冠霞帔发源于哪个朝代呢?

1、霞帔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因为受到释教的影响,在其时的社会中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女性服饰——帔,帔可以说是霞帔的原型,因为它轻灵超逸,在民间遍及的风行了起来。隋唐时期得名“霞帔”。从宋代最先,将霞帔列入表里命妇的军服规制里,也成了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记。
2、凤冠也是从汉朝最先在宫中风行,到宋朝,被正式定为军服,并列入冠服制度,凤冠是女子官帽中最尊贵的礼冠,出席重大场所时都要佩带凤冠。明代衣饰等级制度趋向严酷,严酷地说皇后及妃嫔等人所佩带的凤冠,才能称为严酷意义上的凤冠,而命妇所佩带的应称为礼冠。
3、到了明代,霞帔的样式产生了转变。这一时期的霞帔长度根基与衣服等长,自负衫后摆处固定,铺陈向上搭过两肩,一直披至身前。同时,霞帔的使用也有了更严酷的划定,等第差别的命妇们穿戴的霞帔在颜色和纹饰上也有所差别。
4、到了清代,霞帔的样式又产生了转变,胸前、背后缀以补子(明清时期在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消兽纹。
关于凤冠霞帔发源于哪个朝代内容的先容就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