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2023-09-03 09:19:37 浏览

端午节是陈腐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汗青。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暗示对屈原的崇拜和吊唁。

2、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医生屈原,面对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度量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暗示对屈原的崇拜和吊唁,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祀,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3、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巨大诗人屈原,现实上据专家考据,粽子只不外是民间平凡食物,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应民众的心里愿望罢了。

4、现实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发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很多处所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尚。

5、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物。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呈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来往的礼物。

6、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外形呈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录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7、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厘革为箬叶,厥后又呈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呈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越发富厚多彩。

粽子

关于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的相干内容就先容到这里了。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