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是指从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到现在。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萌芽。
扩展资料: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
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上下五千年的意思是中国从古代至今的历史年数。从古至今,中华名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杨蕾、王彬编著的《上下五千年(中国)》涵盖了最能反映中华文明面貌的题材,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其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无所不包。
《上下五千年(中国)》从始祖**开天地伊始,将各朝各代的故事以及五千年历史中的博大精深与没落成败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五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人类,对于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华民族来说,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历史。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上下五千年-百度百科
上下五千年具体是意思: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功勋卓著,文采彪炳,冠绝一时,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增光添彩,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精彩篇章。
这些历史故事超越了时空,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丰富的生存智慧,如源源不断的宝贵血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所有时代人们的共同财富。
浙江良渚遗址,发现了建于距今约5000年前,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为了防止古城遭到洪水的侵害,在古城以北的山前地带,良渚人堆砌起巨型水坝,其工程量在全世界同时期的建筑中首屈一指。
上下五千年具体是意思: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功勋卓著,文采彪炳,冠绝一时,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增光添彩,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精彩篇章。
这些历史故事超越了时空,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丰富的生存智慧,如源源不断的宝贵血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所有时代人们的共同财富。
浙江良渚遗址,发现了建于距今约5000年前,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为了防止古城遭到洪水的侵害,在古城以北的山前地带,良渚人堆砌起巨型水坝,其工程量在全世界同时期的建筑中首屈一指。
上下五千年的意思是中国从古代至今的历史年数。从古至今,中华名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杨蕾、王彬编著的《上下五千年(中国)》涵盖了最能反映中华文明面貌的题材,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其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无所不包。
《上下五千年(中国)》从始祖**开天地伊始,将各朝各代的故事以及五千年历史中的博大精深与没落成败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五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人类,对于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华民族来说,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历史。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上下五千年-百度百科
首先,正确的说法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里的文明是不可缺的。因为人类的进化发展是漫长的,通常学术界是以人类产生文明作为民族的起点。
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证明,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所以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不是一万年或更多。
从年表上可以看到,距今5300年左右开始,长江、黄河及西辽河流域的文明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进入初期文明阶段。
这一时期,从辽西到长江下游,不同区域都孕育出了具有各自特征的文化系统。比如长江和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晚期,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等,散落在各地的文明火花呈现出一派满天星斗的气象。
同时,各主要文化区的文明化进程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加速发展和演变。在距今3800年左右,以二里头遗址宫城和官营手工业作坊出现等为代表,文明发展至一个新的阶段。
中原夏王朝进入到兴盛期,它所创造的一整套礼仪制度强烈地向外辐射,其影响不仅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甚至向南到达今天的越南北部,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历史格局至此形成。
关于文明形成的标志,首先是由西方学术界提出的,比如出现文字、城市、金属器后,人类社会就进入文明阶段了。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等曾提出了早期文明的10多项标准,包括有一定规模的遗址、人口要达到5000以上、有权力机构、有大规模的公共建筑等等。
上述标准是从对西亚地区苏美尔文明的研究中提炼出来的,不能简单搬来套用在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中。我国要做的应该是从对史前社会发展的研究中,凝练总结中华文明的特质,进而更多地参与到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话语体系中,在对人类文明进程本质的探寻上做出来自中国学术界的理论贡献。
通过十多年的研究,探源工程项目组专家归纳出了符合中国历史情况的文明形成标志,即文明形成的本质是国家的产生。
文明形成的主要特征包括:农业与手工业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出现了大型建筑和公共设施为主要标志的都邑性城市;暴力与战争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出现了王权管理的区域性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