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贸企业出口到美国商品,结算回来的肯定是美元,我们的公司拿着美元又不能直接在中国国内使用,因此不得不去和中央银行兑换人民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外贸企业每拿到一美元,我们的央行就要为此多增发相应汇率的人民币。

汇率就是各国货币交换之间形成了比值,比如1美元兑7元人民币,那么美元相对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就是1:7。在完全开放的货币市场体系下,汇率就是有市场交易的决定的。而在独立货币体系下的汇率会通过相对市场化方式和央行调控来协调汇率的波动。
在金本位、银本位时代的汇率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在19世纪末一英镑的含金量是7.32238克,而一美元的含金量为1.50463克。当时的英镑是美元的4.8665倍,而4.8665就是英镑兑美元的汇率,这也看出了当时的大英帝国有多强盛。其他国家也是采用金本位制度,这要知道本国货币与黄金的比值,就可以算出与另外一个国家货币的比值,其中最多也是收取一点交易费而已。
可是,到了1931年美国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纷纷与黄金脱钩,取消金本位制度。美元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站了出来,并与主要国家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形成了一个雁行货币体系,美国继续同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跟美元挂钩。比值是一盎司兑35美元,而其他国家跟美元的挂钩比例就是汇率,甚至要求与美元之间的波动不得超过1%。
直到1971年,尼克松正式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解除“布雷顿森林协议”。世界货币正式进入了市场化运作。但美国不会轻易放弃美元霸权的地位,于是美元与最重要的石油资源进行的绑定,世界上的石油交易几乎采用美元结算,而且美元交易占全球外汇交易的60%以上。其他国家的汇率也是需要通过与美元汇率的折算才体系出来。而且,还有很多国家一定保持着与美国挂钩的办法,我国的台币、港币、澳币和人民币也是采用与美元挂钩的策略。而这种挂钩的兑换比例也就是汇率。
但各国的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国家经济实力、经济基础、货币供应量增长、进出口贸易、资本市场等多因素下的货币价值体现。也有一定保持稳定的货币,也有瞬间崩塌的货币。像津巴布韦币的1980年可以兑换1.4美元,可是到了崩塌时一张公交车票就要2万亿津巴布韦币。我国2018年的GDP总量90万亿,假如是津巴布韦币估计只能吃一餐饭的钱。
总之,汇率在早前是有黄金比值来决定的,而后是以美元汇率来衡量的,如今在一个市场全开放的时期。汇率除了国家的经济基础、综合实力、金融体系和货币最初定价外,最重要的还有国家对货币的泛滥情况,但大量印刷货币的结果一定是汇率不断地发生贬值。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首先代表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对美元还存在上涨动力。国际收支顺差,资本项下管制,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造成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主要原因。
1、人民币购买力增强,海外并购能力增强;
2、外出旅游、出国成本降低;
3、进口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另外,当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们经常降低利率,以促进本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