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花儿朵朵》活动目标:1、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旋律。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3、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花园。2、录音机,音乐磁带。3、幻灯片,《花朵开放》课件。活动过程:一、引题: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排好队,咱们出发啦!(绕场两圈:音乐1)到我身边来,随便找个空位子坐好!(提示:分开点)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各种表现花朵的动作1、在花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结: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鲜花。2、咦!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谁知道?(1-6名幼儿)3、何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哪个小朋友愿意来?①(音乐1)②(音乐1)③(音乐1)④(音乐1)⑤(音乐1)4、哇!好美呀!我们都来学学花朵开放的样子,美一美!集体表演(音乐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表扬有创新的幼儿)5、好漂亮,好漂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当园丁,你们来学当花骨朵,我给你们浇水,你们就开放,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样。开放后保持不动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几朵花画下来的。6、定型表演(第1个、第2个、第3个开始合音乐2前面部分,一直到浇完水。)7、教师画完后,小结:你看你们多棒,编了这么多花朵开放的动作。8、现在我们一起来互相学习一下吧!先来开这朵花,喝水会怎样?(音乐2中间部分)风吹来会怎样?(音乐2最后部分)9、先“开”第一种(音乐2)。10、开第三种(音乐2)。三、进一步引导幼儿创编集体合作的动作。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几层花瓣的,那又是怎样开的呢?先开哪一层?(3名幼儿)2、到底怎样开的呢?(放课件)3、(放课件第二次)大家齐说,原来先开外面层,再开里面层。这朵花更美、有花蕊、里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们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很美?可它有这么多的花瓣,我们一个人根本表现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4、幼儿讨论5、多叫几人,请几名幼儿表演,指导幼儿想出办法!6、一组幼儿,请他们自己选一组动作(师:你们选哪个动作?)7、一组幼儿表演。(音乐2)8、几组共同表演。(音乐2)9、刚才我们这么多人表演了两朵花,那可不可以让我们这么多人来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们来试试?何老师也很想当花蕊!这次就让我来当花蕊好吗?那谁来当我里面的那层花瓣呢?谁来当外面层花瓣?先开第一种花。小结:花瓣是整体不能乱丢落。你们千万不能分开噢!师生表演:(音乐3)。10、换花蕊,第2种花(音乐3)。11、自由选择表演,第3种花(音乐)。四、结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儿好看我不摘!师: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好美好美!我们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儿好看我不摘!现在我们去请所有的花朵和我们跳起舞来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 教师:屈老师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四、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五、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陈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陈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陈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陈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陈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让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妈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谢妈妈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这么和你说吧。最牛的书法专业教材就是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钟繇,张旭,王羲之,王献之,怀素,董其昌,文徵明,鲜于枢,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俯……都是今人无法超越的书法高峰。对于今人出的各种字帖,我们要以正确的观点视之:今人墨迹容易上手,我们可以通过今人的字帖入书法这个门。通过今人字帖过渡到古碑帖。最终要脱离今人的字帖,直接取法古人。也就是最终要精心钻研历代名帖。这才是书法正路。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张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亲和、幽默,极具学者风范。整个演讲精彩纷呈,让我至今还回味无穷。感受一:导入新颖张教授在开场白里先做自我介绍,介绍完毕,观众鼓掌,但掌声七零八落,张教授调侃说掌声不够热烈。讲自己在德国参加教师培训的故事,说人家德国人的掌声热烈,而且有节奏。“掌”字,上面是一个“尚”,下面是一个“手”,意思是大家要举起高尚的手。他提议,让台下的人为他再来一次鼓掌,要求掌声再热烈些,时间再长些。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演讲开始,张教授先出示了两个字:忙(盲,茫)与觉悟。忙,从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说:“如果别人问我忙吗?为了忌讳死亡,我都说,还可以。”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这么忙?我能不能不这样忙?我该如何忙?”要学会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务、统筹地安排时间,要学会智慧地“忙”。觉,学字头,底下见,悟,我心。张教授说:“如果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忙,那么就要停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而人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修为过程,终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别人,但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能做点什么?”感受二:平易近人张教授的演讲至始至终都是站着讲的,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大师惯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讲中肢体语言运用的也非常好,不时与台下的观众互动。演讲的思路很清晰,内容充实。一谈教师要不要做教科研?张教授举了一个案例:在一所当地很有名气的学校里,一位参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师有事请假,学校临时请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龄职称是中学高级的退休教师来代课。谁知老教师上课不到四天,听其课的学生及其家长就有意见了,学生说听不懂老教师的课,还希望让原来的老师来上课。家长要求学校立即换老师。这件事在当地的网络上引发关于教师工作是否专业化的热议。张教授说:教师的专业化不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自动产生,如果老教师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师比,他教育教学水平不会比新教师的强到哪里去。只是几年的经验被重复若干次而已。敬业但不专业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二谈教师如何做教科研?张教授通过一个图像来说明教学时间、教科研时间与教师工作年限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新教师工作的头五年特别重要。头五年工作环境好,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少走弯路。张教授推荐“三轮备课”方法很适用,尤其适合刚毕业的师范生。所谓三轮备课,大意是:在第一个三年内,教师要严格按照备课的要求扎实备课,并且要写教学反思,记下学生做作业时犯的错误,学生在单元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记在备课笔记中。此谓第一轮备课。在第二个三年中,教师只需在第一轮备课的旁边修修改改二度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无需重新抄写,但是要将当年中考出现的与本课时相关的题目写在原教案的旁边。此谓第二轮备课。在第三个三年中,教师要反思前两轮备课,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研究,从第五年或第六年开始,就可以动笔写论文了。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我们写出的论文和研究的课题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此谓第三轮备课。论文怎么写?张教授讲了很多。一是写论文要基于应试。作为应试教育的最前沿,教师写论文不能回避应试。二是写论文要基于学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三是写论文要基于教材。四是写论文要基于阅读。“若要教的好,只有读的好。”“无读不丈夫。”建议教师今后要多订专业类杂志。重视平时资料收集,尝试建立档案袋。讲演过程中,张教授总是把教师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修炼武林神功。“真正高水准的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一支香烟。”“做老师不是靠苦劲,而是由许多智慧的东西。”……晚上回家,打开电脑,整理学习笔记,白天的场景再次在脑海中呈现。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妙语连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阳窗,也更加坚定我今后继续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大部分被老百姓杀死的,清朝对外战争失败使民众排外性变强
张教授给我的印象是亲和、幽默,极具学者风范。整个演讲精彩纷呈,让我至今还回味无穷。感受一:导入新颖张教授在开场白里先做自我介绍,介绍完毕,观众鼓掌,但掌声七零八落,张教授调侃说掌声不够热烈。讲自己在德国参加教师培训的故事,说人家德国人的掌声热烈,而且有节奏。“掌”字,上面是一个“尚”,下面是一个“手”,意思是大家要举起高尚的手。他提议,让台下的人为他再来一次鼓掌,要求掌声再热烈些,时间再长些。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演讲开始,张教授先出示了两个字:忙(盲,茫)与觉悟。忙,从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说:“如果别人问我忙吗?为了忌讳亡,我都说,还可以。”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这么忙?我能不能不这样忙?我该如何忙?”要学会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务、统筹地安排时间,要学会智慧地“忙”。觉,学字头,底下见,悟,我心。张教授说:“如果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忙,那么就要停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而人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修为过程,终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别人,但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是觉悟。”忙的时候要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能做点什么?”感受二:平易近人张教授的演讲至始至终都是站着讲的,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大师惯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讲中肢体语言运用的也非常好,不时与台下的观众互动。演讲的思路很清晰,内容充实。一谈教师要不要做教科研?张教授举了一个案例:在一所当地很有名气的学校里,一位参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师有事请假,学校临时请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龄职称是中学高级的退休教师来代课。谁知老教师上课不到四天,听其课的学生及其家长就有意见了,学生说听不懂老教师的课,还希望让原来的老师来上课。家长要求学校立即换老师。这件事在当地的网络上引发关于教师工作是否专业化的热议。张教授说:教师的专业化不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自动产生,如果老教师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师比,他教育教学水平不会比新教师的强到哪里去。只是几年的经验被重复若干次而已。敬业但不专业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二谈教师如何做教科研?张教授通过一个图像来说明教学时间、教科研时间与教师工作年限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新教师工作的头五年特别重要。头五年工作环境好,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少走弯路。张教授推荐“三轮备课”方法很适用,尤其适合刚毕业的师范生。所谓三轮备课,大意是:在第一个三年内,教师要严格按照备课的要求扎实备课,并且要写教学反思,记下学生做作业时犯的错误,学生在单元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记在备课笔记中。此谓第一轮备课。在第二个三年中,教师只需在第一轮备课的旁边修修改改二度备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无需重新抄写,但是要将当年中考出现的与本课时相关的题目写在原教案的旁边。此谓第二轮备课。在第三个三年中,教师要反思前两轮备课,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研究,从第五年或第六年开始,就可以动笔写论文了。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我们写出的论文和研究的课题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此谓第三轮备课。论文怎么写?张教授讲了很多。一是写论文要基于应试。作为应试教育的最前沿,教师写论文不能回避应试。二是写论文要基于学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三是写论文要基于教材。四是写论文要基于阅读。“若要教的好,只有读的好。”“无读不丈夫。”建议教师今后要多订专业类杂志。重视平时资料收集,尝试建立档案袋。讲演过程中,张教授总是把教师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修炼武林神功。“真正高水准的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一支香烟。”“做老师不是靠苦劲,而是由许多智慧的东西。”……晚上回家,打开电脑,整理学习笔记,白天的场景再次在脑海中呈现。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教授妙语连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阳窗,也更加坚定我今后继续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基督教所谓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这和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因果报应有何区别,道理没错,还要人去做,所谓信奉上帝也就是落实这些,如果做不到,也谈不上信,所以说白了,命运都是每个人自己来决定,并不是有一个所谓的神来操控。
有希望,不过你也要知道,现在竞争太激烈了,保不准后面还有更优秀的!学历方面,不用担心,现在企业都不怎么看学历,主要是看能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面试的时候,把你该说的都说了就可以了!提个建议:如果还有下次面试,了解一下你所应聘的公司,你所做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再面试的时候也说说,说的好的话,入取率提高很多。
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受了比丘戒才成了真比丘,不是被庙里准许剃度出家后的和尚才成了真和尚。不是嘴上念了佛心里才有佛。换句话说,没受比丘戒但是以比丘的标准去修行,那就是比丘,凡夫不认你,佛祖认你。即便不是在庙里出家修行,在家修行,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做到以上这些那就是真和尚,凡夫不认你,佛祖认你。嘴上不念佛,但是向佛学习,佛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不是上香拜佛求这求那,而是发心向善,一心向佛,这才是信佛。凡间当和尚只是个名分,如果出家是为了赚钱,为了某个职业,那就是间接地毁谤佛法,果报在阿鼻地狱和无间地狱。俗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有些人听说到当出家人很赚钱而出家,发现泰国的和尚一个月能得到和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就动了“贪婪“心而出家,而后发现没有学士学位乃至硕士学位,甚至是没有门子而被不让想出家不被庙里认可而自身生起“嗔恨“心,不知道怎样信佛而迷茫地在乎名分,只是上相拜佛求这求那,进而向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生起了”愚痴“心。可悲啊,一句和尚是职业,就勾起了凡夫们的贪、嗔、痴。如果庙里的人全部都把当和尚的门槛提高的话,都把当和尚是一种凡间的职业的话,都把庙宇当成自己家自己个人所有而不当成十方常住的话,那么他们都要堕地狱的。修行是为了断贪、嗔、痴的,修来修去却修出来贪、嗔、痴,他们都怎么修的啊?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