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临床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表寒里热等型。

主要表现为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稀、头痛、头晕、等,怕寒明显 ,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不发热,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
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
生姜饮: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3次服用。
菜根姜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姜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开3~5分钟,热服。
桑叶薄荷饮: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苦竹叶30克。将上述药物用清水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可,随时饮用。
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
清暑祛湿茶:鲜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感冒约有70%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一般在受到感染后1~3天便会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咽部不适、轻咳、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要保持室内通风。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或栓剂。
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保持体温正常。
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血管,增强人体抗寒防病的能力。
人体内免疫球含量充足与否,是机体免疫功能好坏的因素之一。免疫球蛋白缺乏,机体抵挡细菌或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鱼、肉、蛋、奶及豆制品等,营养价值较高,应注意摄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合成利用,此外,服用维生素C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锻炼和营养均衡同样重要,所以,平时要多运动,如跑步、做操等。早晚多在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力低下是反复生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采用高效、安全的手段从根本上增强免疫力,才能彻底摆脱反复生病所带来的危害。补锌可提高免疫力,多吃补锌的食物,如海产品、瓜子、核桃等。......
从理论上说,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吃药,只要多喝水,护理周到,一周左右就可自愈。但是如果一周没有自愈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对于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建议在感冒引起发烧后体温超过38.5℃后用药,常用迪尔诺布洛芬混悬液,其中的布洛芬成分有解热镇痛作用,非甾体抗炎药,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常规剂量副作用少,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