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萨隶属西藏自治区,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东和林芝市相连,西和日喀则市交界,南和山南市接壤,北和那曲地区毗邻,是藏传佛教圣地。

2.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
3.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后历经千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6.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市成为自治区首府。
7.拉萨面积9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58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总人口90.25万人(2015年末),辖8个县区、1个开发区、1个新区,拥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拉萨是西藏的地方。
拉萨,西藏自治区辖地级市、首府,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拉萨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中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称。
拉萨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拉萨
拉萨属于西藏。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
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
拉萨史称“逻些”,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名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后历经千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0年1月,设立拉萨市;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市成为自治区首府。
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含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9处。
拉萨属于西藏自治区。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
全市下辖城关区、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县(县改区已获国务院批复)、达孜县、墨竹工卡县8个县(区)及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48个乡、9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224个行政村、43个社区。
称呢拉萨周围山地达5000米,一条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又称“吉曲”)贯穿该市,已知藏语称拉萨河为“蓝色欢乐之波”。它贯穿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域高峰和峡谷,延伸315公里。此河在曲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形成大面积景观。
拉萨有许多古迹遗址,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浙丰寺、哲蚌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市有三个以藏传佛教中最神圣的大昭寺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转经路,许多虔诚的信徒为了得到精神寄托沿着这些转经路磕长头。
位于拉萨市的广播电视机构有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和西藏电视台等。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是拉萨唯一的市级广播电台,也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广播电台。
拉萨,简称“拉”,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藏历新年:藏族人民从藏历十二月份就作过年准备,农历初一,是藏历新年的第一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各家派人到河边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吉祥水。
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
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