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族传统中,人死后都是进行土葬,在1997年才在全国实行火葬,而在一些少数民族种,则保留着许多丧葬仪式,比如前面介绍的洞葬,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天葬等。天葬即将尸体运到指点地点,让兀鹫吞食,这是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

一、天葬是什么意思
天葬,即将尸体搬运到露天的某地,让兀鹫(或其他鸟类、兽类等)吞食,它与土葬、火葬、洞葬等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方式。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2015年西藏审议通过关于制定《西藏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的议案,也就是这里不强制进行火葬。
天葬在我们汉族人看来很残忍,但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因为天葬核心理论是: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用皮囊(尸体)来喂食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二、天葬的真实过程
尽管我没有亲眼看过天葬,但在网上有人介绍过自己的经历,我简单整理一下,天葬过程如下:
在直贡寺天葬台(位于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境内),每天都会运来3-5具尸体进行天葬,天葬师会先将尸体剁成块,然后召唤来兀鹫(据说每一只兀鹫都有自己的名字的,天葬师一般都认识,叫名字就会飞过来),让兀鹫把肉吃了。过程很血腥,这里就不多描述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天葬秃鹫吃人全过程。
关于直贡寺天葬台,有这样一则传说:公元1179年,天葬台修好后,人们发现这里突然多了四根石柱,据说是四位仙女运来的。仙女要返回时,被直贡寺创始人觉巴的灵魂挽留了,他说为了避免尸体病毒四散,需要你们守在这里。四位仙女盛情难却,最后化入四根石柱,站在葬场四周,只让尸体进入,而将尸体携带的病毒挡在外面。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
鹰吃后飞上天,而藏人则认为死人升天顺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全国各地都有固定的场所。死后,尸体将停尸房几天,喇嘛将念经,并在选定的一天埋葬。葬礼通常很早。一个特殊的人把尸体送到天葬师那里为众神烧香。秃鹫们看到焰火时聚集在天葬场周围。
天葬师当即脱去身上的衣服,按照一定的程序肢解尸体,并剥去骨肉。用石头把骨头捣碎,和桑巴拌匀。把肉切成小块备用。最后,用哨子叫来老鹰,按照骨头和肉的顺序喂它,直到它完全吞下。
200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天葬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这是我国政府自1985年以来第三次专门发布关于保护西藏天葬台的公告和通知,这为天葬这种藏民族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丧葬习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1、对天葬活动现场进行围观、拍照、摄影、录像;
3、将天葬台作为旅游景点组织中外游客游览参观。
信息世界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就拿葬礼来说,也有“地葬”、“火葬”、“水葬”之分。但最使人震惊的,却是印度拜火教徒的“天葬”。“天葬”,就是把死人的肉,供作兀鹰的食物,让他们吃个一干二净。拜火教的神庙,一共有三间,都是用石子建造,四周植满了棕榈树,门前植有巴豆树,树叶和花卉鲜红似火,成为拜火教的象征。
惊心动魄的天葬仪式,也是在这塔前的石坛上举行的。尸首被扛上石坛之后,把全身的衣服剥光。这时所有经办丧事和送丧的亲友,都依次离开石坛,站在较远的地方。一刹那间,那些蹲伏在围墙的神鹰,全部冲向尸体争相啄食,直到吃光为止。这样就完成了“天葬”大礼。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