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在哪里明十三陵在哪个地方

2023-08-17 02:58:38 浏览

明十三陵依次是指: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明十三陵在哪里明十三陵在哪个地方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

2、明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

5、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

1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

1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

13、明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

一、明十三陵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二、明十三陵历史沿革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十三陵是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内,距京50公里,方圆40里。1961年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区前有一汉白玉雕成的石牌坊,建于1540年,结构宏伟,是我国现在石牌坊中最大最精致的一座。明十三陵中,有一帝一后合葬的,如长陵;也有一帝二后合葬的,如定陵;还有一帝三后合葬的,如茂陵、永陵、昭陵;并有一个有帝无后的陵—德陵。目前,十三陵开放的景点只有四处: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神路两旁的石像生是一组大型雕刻群,始建于1435年。有狮子、獬、象、麒麟、马各二立二坐,石兽后有武臣、文臣、勋臣12尊。在800米距离内,共有18对面面相向石像生,气宇轩昂。长陵在十三陵中,修建最早,规模最大,是其他十二陵所不及的。长陵的祾恩殿由60根楠木构架而成,是我国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杀北京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大而又完整的明代建筑。 定陵为中等陵墓,规模次于长陵和永陵,但工程之精细,冠十三陵之首。定陵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总面积1195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殉葬品。新开发的昭陵,重修于1985年。与其他陵的不同处在于它有一个进深8.1米,高6.75米形同新月的全封闭式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据说建陵初期,修建的工匠、民工都要等陵建成后到此处被迫吃药,变成哑巴,以免泄露地宫秘密。

在明代十三陵、清代东陵、清昭陵、清西陵以及卢沟桥和北大等处也可以见到华表。明代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是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群。

地方

明十三陵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明十三陵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后共计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这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

200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陵,是成祖朱棣的陵寝,始建于1409年,是明朝帝陵中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尤其是举行祭祀仪式的祾思殿,木构件全系名贵的金丝楠木加工而成,堪称古建瑰宝。

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钧和两皇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帝陵。定陵地宫建筑,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后衣冠和金银器皿等珍贵文物多达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实物资料。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旧址全面复原的陵园,该陵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宏。

明十三陵在北京市。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山区面积10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