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高铁动车的区别是什么火车动车高铁有什么区别

2023-08-11 16:10:11 浏览

;     火车、动车、高铁的区别:

3.高铁首字母G(350),动车D(200-250),火车有K(122km),Z(160),T(142),C(200),A等等。

火车高铁动车的区别是什么火车动车高铁有什么区

交通工具的多元化让人民的出行得到极大的方便。出行选择多元化。朝发夕至不是梦。千里江陵一日还已成现实。

中国大陆作为近代化较晚的地区,这些科技类名词经常出现定义混乱,口语和书面语和术语含义严重剥离,同词异意的问题,在这个轨道交通领域尤为突出!国内的标准有些时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定义方法错误产生了严重二义性,因此有必要的话,我会把定义分开地区解释。

地铁:这个词在汉语就存在二义性,其实在国铁大铁路角度,地铁指的是地方铁道比如集通线等,而大家熟悉的一般是地下铁道的简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国际比较通行的定义,无论欧美日,包括我国港澳台都通行的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内部或中短距离都市圈内通勤运输的,路权专有不具备和道路交通混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核心要素是必须专有路权不具备混行能力。而轻轨则是具备混行能力不要求一定路权专有。我国(不含港澳台),这里定义很奇葩,是用断面单向单位时间运力定义,一万到三万是轻轨,三万以上是地铁。但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地铁毕竟是列车根据编组不同运力就不同,这个定义会让同一个系统一会儿是地铁一会儿是轻轨!最典型的笑话就是北京八通和13号线!开通初期c车三辆编组,断面运力两万五,属于轻轨,过几年客流大了,改6辆准b车,断面运力达到四万六,又成地铁了但是系统啥都没变啊……所以国标定义根本就是错的、建议大家都按国际通行概念来记忆和区分地铁(轻轨)。当然服务于距地,限制于都市圈内这个大家都一样,如果变成广域运输的话,就相当于汉语里的火车了。

动车:这是一个典型的口语严重背离学术定义的例子,口语里指的是国铁开行的d字头列车,但实际上动车组列车指的是单元化设计的列车。动车组按照动力单元位置和分配可以分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动车组,按照速递等级可分为常速(120以内),准高速(120-250)和高速动车组(250以上)这是车辆类别定义,和运输组织和用途根本无关。当然国外还有货运动车组,路用检修类的动车组等等。目前来说,高铁一定要用动车组,所以看到机车车辆那就肯定不是高铁范畴,但机车车辆可以达到准高速范畴!现代的地铁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地铁需要高加速,不是动力集中配置可以达到的。此外,根据燃料不同还有内燃电力的区别,早年确实有过蒸汽动车组。内燃动力分散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和爬坡性能)也不一定比电力的差,比如日本很多新性能内燃动车组加减速性能大大好于地铁。如果线路有坡度大于千分之40的连续陡坡,并且线路不设置揽胜和齿轨以及直线电机等非粘着驱动的话,就是传统靠钢轮钢轨爬坡的话,一定是动力分散动车组。因为大量的动轴可以极大削弱粘着需求,例如日本的箱根登山铁道,千分之80坡度,采用动力分散动车组上下山无需揽胜齿车或直线电机,就这么运营了快一百年……

火车:最早是从蒸汽时代而来,外燃机时代能见着火,于是叫火车。现在基本上汉语中是长距离广域运输的代名词。也就是国铁线路,服务于广域运输的车次都属于口语里的火车,伴随高铁的诞生,有时候会刻意分开来说。你怎么来的?我坐火车(高铁)来的。当然这都是口语用于,并不属于术语范畴。

谢谢邀请:火车是总称,你说的这些都在火车范围内。

高铁:高速铁路,时速大于250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输车辆。

动车:电力牵引,时速大于200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输车辆。

地铁:地下、半地下、地面、高架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火车:泛指蒸汽、内燃机、电力牵引的时速小于200公里的轨道运输车辆。

在国内,主要以字母加数字的是普速列车(时速120公里内),前面带K(快速)、T(特快)、Z(直达特快)的是快速列车(时速150公里以上),前面带C(城际)、D(动车)、G(高铁)的是动车。由于动车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系统,所以每小时速度能在250公里以上。

高铁、地铁、动车组、火车,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就是“列车”!或者传统意义的火车!

这里面再细分两类,高铁、动车组、地铁这些都是“动车组”,都是动力均衡分配,取消了机车牵引;牵引机车:而传统的牵引火车,还是靠机车推动或者拖动,牵引机车根据动力不同,又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等。

速度并不是区别这些不同列车的关键因素。地铁作为动车组也可以跑得很慢,电气化牵引机车又可以跑得很快,时速超过200公里达到传统高铁速度标准的牵引机车早就出现了。

还有就是高铁和动车组本来就是一回事,跑快一些在高速客运专线上跑就是高铁,跑慢一些即使在中速客运专线跑,也不好意思按照高铁标准收费

动车,火车,列车,高铁,轻轨,和谐号的区别高铁:(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运营时速在200km/h以上的客运铁路,就叫高铁。轻轨:轻轨是指轨道重量在45kg每米以下的线路。轨道有重量,越重的轨道承重能力越好,但是对地面的冲击也越大。轻轨因为轨道重量轻而得名,并不需要限定它是跑的什么车。只不过现代轻轨跑的多数是轻量化的载客动车组。动车:动车则是自身带有动力,并可借助自身动力在轨道上行驶和载重的铁道车辆。不需限定速度和运行方式。所以按照这个定义。一般的高铁所用的列车,城市里的轻轨和地铁。甚至包括铁道工务段拉材料和工具的轨道车。都是动车。火车包括列车,火车分货车火车,客运火车(列车)。列车一般指的是客车,火车是泛指,包括客车和货车。

火车分为:G开头的高铁,D开头的动车,K开头的普快等,他们只是运行速度不同,而轻轨是像地铁这类的轨道城市交通。

地铁(轻轨)服务于城市居民出行

高铁(G)300-350km/h初期开行动车为200-250km/h指的是路和车,动车是动车车型,高铁是铁路线路类型

火车:普速,快速(K),特快(T),直达(Z),旅游专列(Y),临时列车(A,L),通勤车。

城际列车:(C)是城际之间开行的动车组列车。

高速动车组:速度在200-400km/h

火车跑得快,全用车头带,动车跑的速度快,全用电带起来,高铁和地铁,两种车速度差不多,因为火车是烧煤炭的,它们三种车都不用烧煤炭啊!区别就在这里面,各有各的风采,它们三种车是整体长度,火车厢有货车,有拉煤炭车厢,有挂沟沟住车厢,还能摘下来,火车头还可以自己跑,车厢放下来,它们三种车都是客车组吧!车厢车头都不能摘下来,是这样吗?我说不知是对还错,请谅解,谢老师们的邀请!谢谢朋友们!阅读。请见谅。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者的区别。

关于高铁和动车有什么区别?首先呢,高铁是个大系统,包括高铁线路、动车组、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调度系统。但是在人们日常的使用中,多数把高铁用来指线路,动车则是指动车组车辆。所以从技术上来说,高铁是路,动车是车。二者不相干。但是在人们日常的使用中,又经常用高铁来代替G字头的列车,动车来代替D字头的列车。于是,人们就会说,我乘坐的是高铁,不是动车;你乘坐的是动车,不是高铁。是不是很晕。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铁路旅客列车的分类吧。

对不同的客流和不同的线路设备条件需开行不同等级的列车。目前,我国现行铁路列车运行图将旅客列车分为动车组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含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和普通旅客列车(含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旅客列车,根据其运行速度、运行范围、设备配置、列车等级及作业特征等基本条件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也就是G字头列车。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指运行于时速250公里及以上,在客运专线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列车开行最高速度达到250公里/小时至350公里/小时。

2.城际动车组旅客列车,也就是C字头列车。城际动车组旅客列车指在城际客运专线上运行,以“公交化”模式组织的短途旅客列车,列车开行最高速达到250公里/小时至300公里/小时。同行情况下,G字头列车与C字头列车,在使用的车辆上,在运行速度上都是一样的。见闻君,实际做这种区分意义不大。

3.动车组旅客列车,也就是D字头列车。动车组旅客列车最初是指运行于既有铁路线的动车组列车,列车开行最高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车型相对旧。2011年高铁降速后执行G字头列车与D字头列车套跑,D字头列车也开始在新建线路上运营,运营速度一般在时速200公里左右。

4.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城市内交通运输为主,时速相对高铁和动车较慢,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Metro),中国台湾地铁称之为“捷运”(Rapidtransit)。

其次,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的只有白天发车,有的可以全天发车?

白天发车的是时速在250/h及以上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和地铁,因为这两者在白天的运行过程中车次比较紧密,线路维护单位无法上线对线路进行维护,所以只能在夜间停运一段时间给线路维护单位,使线路各系统拥有检查,保养,整修的时间。高铁的线路维护时间一般为0:30到4:30四个小时,地铁一般为22:30到5:00。

全天运行的一般为既有线动车组,时速在200/h及以下,由于速度相对较慢,运行车次相对较疏,所以维护单位可以在白天运行中的空隙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