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粽籺,是籺的一种,俗称“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粽籺是一种粽叶包裹糯米蒸煮食品,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常见的粽子种类有“腊肉香肠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蛋黄粽”、“鲜肉粽”、“火腿粽”、“竹叶粽”、“艾香粽”、“甜茶粽”等。

1、补充能量含碳水化合物,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
2、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3、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
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颇受人们喜爱。然而,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不可贪食。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故以下人群最好不食或少食
1、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子和猪油粽子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和心肌梗死。
2、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3、胃病、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过于油腻的粽子,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加重。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如果尝到粽子馅有点酸、有点发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质量,一定要买商场、餐饮企业、超市的正规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装,买安全、卫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对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胆结石、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黄粽和太油腻的粽子。
评价:低胆固醇,低钠盐,低饱和脂肪酸
【材料】 碱水5毫升,糯米10斤,生抽20毫升,盐适量,食用油适量,香油适量,腊肉1块,鸡精适量,花椒粉根据个人喜好酌情添加
【做法】把糯米洗净,加入碱水,搅拌均匀。把所有的料放进去,搅拌均匀。腊肉切丁包粽子步骤,我包的和普通的不一样。用成都话说这叫「车车粽」,因为外形特别像建筑用的工具,故得此名。叶尾在交叉好的叶子里旋转一圈,尾部一定要尖,不要卷。放入糯米,可以先放一点,用筷子稍微戳一下。然后再加肉加了肉以后再加点糯米,一定要平整,前面不能空。折过来大拇指和中指压住旁边右手把伸出来的部分捏一下然后折回来。按住!用线拴起来。噢了!下锅煮,咕嘟咕嘟根据量的多少煮的时间也不一样,我包了10斤,所以煮的很辛苦,差不多柴火煮了3个多小时。。所以!!一定要少包点T_T煮好的粽子看着好糯?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