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C语言实现10进制转换成16进制。C语言提供了一些函数和方法可以转换10进制数到16进制数。其中十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通常是通过除16取余数的字符码表示的。C语言中可以使用的函数有sprintf函数和itoa函数可以实现10进制数转16进制数,也可以使用自己编程的方法手写函数进行实现。其中itoa函数是将一个整型数转换成字符串的形式。

根据10进制转换为16进制的规则,编写C语言程序将10进制数转换为16进制数。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考如下程序:
#include
; // 接受欲转换的10进制数 for(i=0; i<10; i++) // 对数组data进行初始赋值操作 data[i] = 0; printf("%d对应的16进制为:", x)
; // 反复相除取余,并将余数存放在data数组中 while(x>0) { data[index] = x%16; x = x/16; index++; } // 逆序输出data数组中的元素,即为10进制数对应的16进制数 for(i=index-1; i>=0; i--) printf("%d", data[i])
10进制转16进制的计算方法是对于整数部分,用被除数反复除以16,除第一次外,每次除以16均取前一次商的整数部分作被除数并依次记下每次的余数。另外,所得到的商的最后一位余数是所求二进制数的最高位。具体的过程如下:
比如要转换120为十六进制数:
1、把要转换的数,除以16,得到商和余数,
2、那么要转换的数是120, 120 ÷ 16,得到商是7,余数是8。
3、“将商继续除以16,直到商为0……”,现在商是7,还不是0,所以继续除以16。那就 7 ÷ 16, 得到商是0,余数是7。现在商已经是0。
4、我们两次计算依次得到余数分别是:8、7,将所有余数倒序排列,那就是:78。
1、对于小数部分,采用连续乘以基数16,并依次取出的整数部分,直至结果的小数部分为0为止。故该法称“乘基取整法”。
2、进制转换是人们利用符号来计数的方法,进制转换由一组数码符号和两个基本因素“基数”与“位权”构成。
直接除16,反向取余。如52转换成16进制。52/16=3……4,余数为4;接着3/16=0……3。所以转换的结果为34H。在比如把60536转换成16进制。
60536/16=3783……8,3783/16=236……7,236/16=14……12,12对应16进制的C,14/16=0……14,14对应16进制的E,所以最终转换结果为EC78。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
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