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电影(Shadow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电影”,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演出故事的民间戏剧。那么皮电影汗青发源是什么呢?

1、皮电影从有笔墨记录,已经有2000多年的汗青,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忖量心切神气模糊,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反照于地绘声绘色。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天黑围方帷,张灯烛,恭请天子端坐帐中寓目。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恋爱故事,被认为是皮电影最早的渊源。
2、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跟着军事远征和海陆来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3、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电影到场了表演。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4、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电影艺术成长到了壮盛时期。其时许多官第王府权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村落城镇,大巨细小皮电影班触目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屡见不鲜。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请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持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呈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不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5、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夫、市民接待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电影。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演出。其时的北京电影班白日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电影,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到场电影班表演。
6、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处所官府畏惧皮电影的黑夜场合聚众起事,便禁演电影,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连累,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检查。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雕残,一蹶不振。
7、1949年后,天下各地残存的皮电影班、艺人又最先从头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天下和省、市级的皮电影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会见表演,举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结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以上就是对于皮电影汗青发源是什么的相干内容。